2005年的春夏之交,经济的寒意虽未彻底消散,但贸易通联盟在宝总“精兵简政,苦练内功”的战略指引下,已逐渐稳住了阵脚,如同一位经过严冬考验的武者,收敛了浮躁的锋芒,气息变得愈发沉凝厚重。联盟内部,深度培训与系统优化双管齐下,成员企业的内生韧性得到增强;外部,汪明珠探索的“微型跨国贸易”如同星星之火,为特色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绕过传统红海的蹊径。然而,宝总深知,这一切都还是基于现有框架内的优化与调整,若要真正实现脱胎换骨,引领中国制造在逆境中实现质的飞跃,必须引入更高维度、更成体系的思想武器。
就在这个寻求突破的关键节点,一位久违的故人,带着一股来自现代制造业强国的新风,悄然归来。
这日午后,宝总正在金茂大厦顶楼的办公室,与赵雷、小闲商讨如何进一步优化“烽火”移动端系统的用户体验,秘书内线电话响起,声音带着一丝惊讶和欣喜:“宝总,有一位范新华先生在一楼前台,没有预约,说是刚从德国回来,想立刻见您。”
“新华?”宝总闻言,眼中瞬间闪过一道亮光,立刻对电话说道,“快请他上来!直接到我办公室!” 他放下电话,对赵雷和小闲笑道,“是新华回来了!湖西厂的范厂长,去德国进修了两年多,这可是及时雨啊!”
片刻后,办公室门被推开,风尘仆仆的范新华走了进来。他比两年前清瘦了些,肤色黑了些,但眼神更加锐利、沉静,眉宇间褪去了些许老厂长的执拗,多了几分经世致用的通透与从容。他穿着一件普通的夹克,背着一个半旧的帆布背包,不像学成归国的老法师,倒更像一个普通的工程师。然而,他周身散发出的那种沉稳自信的气场,却让人无法忽视。
“阿宝!”范新华笑着,伸出双手。
“新华!你可算回来了!”宝总快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用力摇晃,“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接你!”
“嗨,用不着那么麻烦。”范新华爽朗一笑,“刚下飞机,安顿了一下就过来了,想着早点跟你汇报学习成果。”
赵雷和小闲也上前与范新华寒暄。范新华是湖西针织厂能起死回生的功臣,他的归来,让众人倍感亲切。
落座后,小闲奉上热茶。宝总迫不及待地问:“怎么样,新华?在德国这么久,取到真经了吧?是不是带回来了最新的自动化生产线图纸?还是什么革命性的纺织技术?”
范新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阿宝,如果我说,我这次带回来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任何一张图纸,也不是任何一项具体的技术,你会不会失望?”
宝总微微一怔,随即眼中兴趣更浓:“哦?那是什么?快说说!”
范新华放下茶杯,神色变得郑重起来:“我这次在德国,主要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几家有百年历史的隐形冠军企业学习、实习。最大的收获,不是看到了多少先进的机器——虽然他们的设备确实精密——而是真正理解了,德国制造业强大的根基,并非仅仅依赖于技术或设备的领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宝总、赵雷和小闲,缓缓道:“他们强大的根源,在于一整套深入骨髓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基因。我把它概括为两点:一是对‘浪费’的极致厌恶和系统化消除;二是对‘效率’的持续追求和永无止境的改善。这套思想体系,他们称之为‘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
“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赵雷推了推眼镜,作为技术负责人,他对这些词汇并不完全陌生,但显然范新华的理解更为深刻。
“对,”范新华点点头,开始详细阐述,“所谓‘精益’,核心思想就是‘消除一切不创造价值的浪费’。他们不仅仅关注生产线上物料的浪费,更将浪费的定义扩展到极致: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不合理动作的浪费、生产过剩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加工本身的浪费,甚至不良品返工的浪费……任何不能直接为最终产品增加价值的环节,都被视为必须消除的‘赘肉’。”
他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张纸,画了一个简单的价值流图:“他们通过一套极其严谨的方法和工具,比如价值流分析、看板管理、单件流、快速换模、5S现场管理、全员生产维护等等,像外科手术一样,精准地识别并切除这些浪费。目的是让价值流像水一样顺畅地流动起来,没有任何淤塞和停顿。”
“那‘敏捷制造’呢?”小闲好奇地问。
“敏捷制造,是应对市场变化快、需求多样化的产物。”范新华解释道,“它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通过模块化设计、柔性生产系统、跨职能团队、与供应商和客户的紧密协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快速切换生产,以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这和我们之前追求的少品种、大批量的规模化生产模式,思路完全不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繁花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繁花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