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区的成功,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之前抱怨的老师傅和班组长们,开始默默地观察,然后主动找到范新华,询问自己的工位能不能也这样改。
范新华趁热打铁,在海宁厂全面推行“精益改善”。他组织成立“精益改善小组”,吸纳一线骨干参加,鼓励他们自己发现身边的浪费,提出改进建议。对于好的建议,哪怕只是节省几秒钟,他也予以公开表扬和奖励。渐渐地,工人们从最初的抵触、怀疑,转变为好奇、接受,最终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一个月后,范新华拿出了海宁厂试点车间的首份“精益生产”成绩单:
人均生产效率提升15.3%,物料综合损耗率降低19.8%,在制品库存周转天数减少5天,车间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为零,员工提出有效改善建议47条。
当魏宏庆看到这份沉甸甸的数据报告时,彻底服气了。他用力拍着范新华的肩膀,激动地说:“范总!我服了!真是服了!这擦机器、摆工具,真能擦出效益,摆出利润来!这精益生产,太厉害了!接下来怎么干,你说了算!我们海宁厂全力配合!”
类似的场景,也在湖西厂等其他试点企业上演。范新华带来的这股“精益新风”,如同细雨润物,悄无声息却又深刻地改变着车间里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精益思想,开始超越具体的技术和方法,逐渐内化为一种追求极致、持续改善的文化基因,在贸易通联盟内部悄然传播开来。
一个周末的傍晚,宝总难得清闲,约了汪明珠到黄河路附近的“鲜得来”吃排骨年糕。这家小店门面不大,却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味道正宗,是很多老上海人的心头好。宝总喜欢吃这里软糯香甜的年糕,汪明珠则偏爱那炸得外酥里嫩的排骨。
两人坐在略显拥挤的店内,面前摆着一份排骨年糕,一碗单档汤。烟火气缭绕,气氛轻松而惬意。
宝总夹起一块年糕,蘸了点辣酱油,感慨地对汪明珠说:“明珠,范新华回来了,你还记得他当年湖西厂快倒闭了,差点要跳楼的样子吗?”
汪明珠抿嘴一笑,夹起一块排骨:“怎么不记得?当时可是把我们搞得焦头烂额。怎么了?突然提起他。他怎么快学学完了吗?”
“他现在可不得了咯。”宝总眼中带着赞赏的笑意,“去德国学了一身本事回来。现在是我们贸易通推行‘精益生产’的首席专家,在宏庆的海宁厂搞得风生水起。一个月,硬是靠着他那套‘擦机器、摆工具’的细功夫,把车间效率提升了15个点,损耗降了快20%。”
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充满感慨:“真是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想当年,他走投无路,差点寻短见。谁能想到,这才多少功夫,他就脱胎换骨,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技术管理专家,还能把国外先进的东西学回来,用到我们自己企业身上。这人啊,只要自己不放弃,肯学习,肯钻研,总能走出一条路来。永不放弃,真是通往梦想的唯一捷径。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
汪明珠静静地听着,目光落在宝总认真感慨的侧脸上。店内昏黄的灯光柔和地勾勒出他的轮廓,金丝眼镜后的眼神,既有商人的锐利,也有一种难得的、对伙伴成长的欣慰与真诚。她看着他把排骨夹到自己碗里,又很自然地从她盘里夹走一块年糕,两人分享着一份简单的食物,就像过去无数个一起奋战、一起啃盒饭的日子一样自然。
她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眼神里流淌出难以掩饰的温柔与爱意。她想起他当年在交易所里的意气风发,想起他面对高天原打压时的沉稳坚韧,想起他为了帮魏宏庆、范新华这些“泥腿子”企业而殚精竭虑,想起他此刻对伙伴由衷的赞赏与期许。这个男人,他的世界很大,装着整个贸易通联盟的兴衰;他的心又很细,能记住身边每一个人的付出与成长。
她低下头,用筷子轻轻拨动着碗里的年糕,声音比平时轻柔了许多:“是啊,永不放弃……你也是这样的人啊,阿宝。不管多难,你从来都没想过要放手。跟你在一起,总觉得再难的事,也有希望。”
宝总微微一愣,抬起头,正好对上汪明珠那双波光流转的眸子。那里面蕴含的情愫,炽热而真挚,让他心头莫名地悸动了一下。空气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变得不一样了。两人之间,那份多年来并肩作战形成的、“革命战友”般的默契与信任,似乎在某个瞬间,悄然越过了某条界线,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暧昧与张力。
他看着她微微泛红的脸颊,忽然觉得眼前这份普通的排骨年糕,变得格外香甜起来。他轻咳一声,有些不自然地推了推眼镜,试图将话题拉回正轨:“咳……说起来,你那边‘微型跨国贸易’怎么样了?最近eBay上单子多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繁花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繁花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