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辞掀开车帘,看着窗外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心中满是温暖。她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位年轻的妇人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婴儿的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妇人眼中满是感激。沈清辞认出,这位妇人正是三年前她在汴梁救治的一位产妇。当时妇人难产,生命垂危,是沈清辞用暖玉的力量为她续命,助她顺利生下孩子。
“皇后娘娘!”妇人见到沈清辞,激动地喊道,“您还记得民妇吗?三年前若不是娘娘出手相救,民妇与这孩子恐怕早已性命不保。如今孩子已经三岁了,民妇带他来给娘娘磕头谢恩!”
说着,妇人就要下跪,沈清辞连忙示意宫女拦住她:“快起来,不必多礼。孩子平安健康,便是最好的事情。”她从袖中取出一枚小巧的长命锁,上面雕刻着“平安喜乐”四个字,是用暖玉的边角料精心雕琢而成。她轻轻将长命锁戴在孩子的脖子上,“这枚长命锁,愿孩子一生平安,无病无灾。”
孩子似乎感受到了暖玉的温润,咯咯地笑了起来,小手紧紧抓住长命锁。妇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道谢:“多谢皇后娘娘!多谢皇后娘娘!民妇一定教导孩子,永远铭记娘娘的大恩大德,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百姓有用的人!”
这样的场景,在巡游途中屡见不鲜。沈清辞与萧玦的善举,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百姓的心田,他们的故事,也随着巡游的脚步,传遍了大齐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说出几段帝后爱民如子的佳话。
民间的艺人将帝后的故事编成了话本、戏曲,在茶馆、戏台上广为传唱。《凤玉护家国》《明君巡天下》《皇后救万民》等剧目场场爆满,观众们看得热泪盈眶,为帝后的贤明而赞叹,为大齐的盛世而自豪。画师们则将帝后巡游的盛况绘制成画卷,名为《大齐盛世巡视图》,画卷中,帝后并肩而立,百姓们环绕四周,山水秀美,市井繁华,成为了流传后世的艺术珍品。
文人墨客们更是挥毫泼墨,写下了无数赞美帝后的诗词歌赋。“明主临天下,仁风遍九州。凤仪昭日月,玉德润田畴。民安歌盛世,国泰庆丰收。千秋传伟业,万代颂鸿猷。”这首诗在文人雅士间广为流传,成为了对萧玦与沈清辞最贴切的赞誉。
龙辇行至黄河岸边时,正值汛期。往年此时,黄河常常泛滥成灾,百姓们苦不堪言。但今年,在萧玦的下令下,工部早已组织工匠加固了河堤,修建了水利设施。沈清辞更是借助暖玉的力量,提前感知到了水情变化,指导官员们科学调度,合理分流。此时的黄河,水面平静,波澜不惊,两岸的农田里,庄稼长势喜人,百姓们正在田间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陛下,皇后娘娘!”黄河沿岸的百姓们自发组织了祭祀河神的仪式,他们捧着祭品,对着帝后和黄河深深叩拜,“往年黄河泛滥,我们流离失所;如今河堤稳固,河水安澜,都是陛下和娘娘的功劳!我们祭祀河神,愿黄河永远太平,愿陛下和娘娘福寿安康!”
萧玦与沈清辞一同走上祭台,萧玦手持酒杯,将酒洒向黄河,高声说道:“河神在上,朕与皇后今日在此立誓,必当勤于政事,治理江河,护佑百姓。愿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千秋万代,永无灾患!”
沈清辞也手持暖玉,轻声念诵祈福的口诀。暖玉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融入黄河之中,水面泛起一层淡淡的金光,仿佛河神真的收到了祈愿。百姓们见状,纷纷跪倒在地,再次山呼万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巡游途中的种种景象,深深烙印在太子萧承泽的心中。他亲眼目睹了百姓们的疾苦与欢乐,亲身感受了帝后受到的爱戴与敬仰,也明白了“君主”二字所承载的重量。在返回京城的途中,他拉住沈清辞的手,认真地说道:“母后,儿臣明白了。做君主,不是要高高在上,而是要心系百姓,为百姓谋福祉。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沈清辞看着儿子眼中的坚定,心中满是欣慰。她摸了摸他的头,温柔地说道:“承泽,你能明白这一点,母后很为你骄傲。记住今日所见所闻,将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百姓为重,恪守初心,不负万民所托。”
萧玦也赞许地看着儿子:“承泽,你说得很好。百姓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稳固,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朕与你母后会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希望你将来能成为一位比朕更贤明的君主,守护好这大好河山,让百姓们永远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萧承泽重重地点点头,小脸上满是认真:“父皇,母后,儿臣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历经半年的巡游,龙辇终于抵达京城。此时的京城,早已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朱雀大街两旁,挂满了红色的灯笼和五彩的绸缎,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在城门外列队迎接,禁军将士们手持仪仗,气势恢宏。百姓们更是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他们挥舞着手中的鲜花和锦旗,高声呼喊着“陛下万岁”“皇后千岁”,欢呼声震天动地,久久不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嫡女重生谋锦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嫡女重生谋锦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