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洛阳城暑气蒸腾,却丝毫不减皇城的庄严肃穆。太极殿旁的弘文殿内,凉意沁人,殿外的古柏枝繁叶茂,筛下细碎的光影,落在雕花窗棂上,摇曳生姿。十六岁的太子萧承泽身着月白锦袍,腰束玉带,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既有少年人的清朗,又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今日是他正式协助萧玦理政的第一日,案头已堆满了厚厚的奏折,每一本都系着不同颜色的丝带,标注着轻重缓急。
内侍轻步走入,躬身禀报:“太子殿下,户部尚书李大人、工部侍郎陈大人已在殿外等候,求见殿下。”
萧承泽抬眸,目光清亮而坚定:“宣他们进来。”前世沈清辞的遭遇与家族的覆灭,让他自幼便明白权力与责任的重量,更在萧玦与沈清辞的悉心教导下,苦读经史子集,研习治国方略,早已不是懵懂无知的稚子。
李尚书与陈侍郎身着朝服,缓步走入殿内,躬身行礼:“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两位大人免礼,请坐。”萧承泽抬手示意,声音沉稳,不见丝毫局促。他指尖划过案头的奏折,开门见山,“李大人,昨日朕阅过户部呈上来的江南漕运粮草账目,发现其中有些许疑点,漕运损耗率较往年高出三成,不知是何缘由?”
李尚书心中微动,没想到太子初次理政,便如此敏锐,竟能从繁杂的账目中发现问题。他定了定神,躬身回道:“殿下明察。江南近来多雨,河道泥泞,漕船行驶受阻,故而损耗略高。”
萧承泽眸光微沉,指尖轻轻敲击着案面:“李大人,朕已查阅过钦天监的记录,江南今年汛期较往年推迟半月,且雨量适中,并未出现大规模洪涝或河道堵塞之事。再者,漕运损耗自有定例,三成损耗远超常理,恐非天灾,而是人祸吧?”
他的话掷地有声,李尚书脸色微微一白,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萧承泽见状,放缓了语气:“李大人,朕知道漕运之事繁杂,涉及多方利益,但粮草乃国之根本,关系到军民生计,绝不可有半点马虎。朕希望你能彻查此事,三日之内,给朕一个明确的答复。若有官员从中渔利,务必严惩不贷,不得姑息。”
李尚书心中既惊且愧,连忙躬身应道:“臣遵旨!臣定当彻查此事,绝不辜负殿下信任。”
一旁的陈侍郎见状,心中暗自赞叹太子的敏锐与魄力。他上前一步,递上一份奏折:“殿下,这是工部关于修缮洛阳城外护城河的方案,还请殿下过目。”
萧承泽接过奏折,仔细翻阅起来。方案中详细列出了修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规划看似周全,但他总觉得哪里不妥。他抬眸看向陈侍郎:“陈大人,护城河修缮是关乎都城防御与民生的大事,朕自然支持。但方案中提及要征调周边三县的民夫,共计五千人,工期三个月。朕想问,此时正值农忙时节,征调如此多的民夫,会不会影响秋收?”
陈侍郎一怔,显然未曾考虑到这一点,连忙回道:“殿下思虑周全,臣确实未曾顾及农时。只是护城河修缮工期紧迫,若等到秋收之后,恐入冬河水结冰,无法施工。”
萧承泽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此事并非没有两全之策。朕以为,可减少征调民夫的数量,改为招募闲散人员与工匠,给予优厚的工钱,这样既能保证工程进度,又不会影响农忙。同时,可将工期分为两期,先修缮防御最为薄弱的河段,待秋收之后,再完成剩余工程。此外,修缮所用的石料与木材,可从去年修缮宫城剩余的材料中调拨,这样还能节省一笔开支。”
他的建议条理清晰,兼顾了工程进度、民生与财政,让陈侍郎茅塞顿开,连忙躬身行礼:“殿下英明!臣即刻按照殿下的意思修改方案,再呈陛下与殿下审阅。”
送走两位大臣后,萧承泽揉了揉眉心,继续批阅奏折。不知不觉间,日头已升至中天,内侍端来精致的膳食,他却只是简单吃了几口,便又投入到政务之中。前世的记忆如同警钟,时刻提醒着他,唯有手握实权,具备足够的能力,才能守护好自己的亲人,守护好大齐的江山。
下午,萧承泽前往坤宁宫拜见沈清辞。坤宁宫内,花香氤氲,沈清辞正坐在窗边看书,身着素雅的宫装,气质温婉而宁静。看到萧承泽进来,她放下书卷,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承泽,今日理政还顺利吗?”
萧承泽走到她身边,躬身行礼后,便将上午处理漕运账目与护城河修缮方案的事情一一告知。沈清辞认真倾听着,眼中满是欣慰:“你做得很好,既保持了原则,又懂得变通,没有辜负你父皇的期望。”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漕运之事牵扯甚广,江南漕运总督是前朝老臣,背后牵扯着不少世家势力,你让李尚书彻查,恐怕会遇到不小的阻力。还有护城河修缮,虽然你的方案可行,但招募工匠与调拨材料,都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若有人从中作梗,工程也难以顺利推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嫡女重生谋锦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嫡女重生谋锦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