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看着陈暮:“你今日所为,虽只救得数十村民,但‘曹军斥候驱匪安民’这件事本身,便是一颗种子。它会随着那些村民的口耳相传,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悄悄发芽。这,或许比斩将夺旗,更能契合文若先生此刻为曹公擘画的‘大势’。”
陈暮恍然。他原本只是遵从本心,却无意间可能触碰到了更高层面的政治考量。
“当然,你也需谨慎。”徐元话锋一转,“军中派系复杂,谯沛元从、兖州本土、颍川士人、乃至收降的青州兵,各有山头。你今日之举,或许会有人欣赏,也难免会有人觉得你爱出风头,收买人心。尤其你出身颍川,更容易被贴上标签。”
“多谢元直兄提醒,暮谨记。”陈暮郑重道。徐元的话,为他拨开了眼前的些许迷雾,也让他看到了潜在的风险。
“好好干吧,明远。”徐元站起身,拍了拍陈暮的肩膀,“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在这军营里,光不能太刺眼,要温润,要持久。如同砥石,默默磨砺,方能成器。我观你,有此潜质。”说完,他悄然离去,融入帐外的夜色中。
徐元走后,陈暮独自坐在油灯前,久久不语。心中的迷茫并未完全消散,但方向却清晰了一些。他不再仅仅是一个为了生存和功名而搏杀的小卒,他的行动,开始与一个更宏大的图景产生了微弱的联系。
次日清晨,天色未明,营中便响起了聚将鼓点。并非大战将至,而是例行的点卯与操演。
校场上,各营兵马依序列阵,刀枪如林,肃杀之气扑面而来。陈暮带着他的斥候小队,站在属于他们斥候营的方阵中,显得并不起眼。
点卯过后,一名身着高级将领盔甲、气度威严的武将登上了点将台。有人低声告知,那是曹洪,曹操的从弟,深受信任,目前负责鄄城防务及部分军纪。
曹洪目光如电,扫过全场,声音洪亮:“主公奉天子以令不臣,志在澄清寰宇!然欲平天下,先治其军!近日营中,偶有懈怠滋事、欺压良善者,此乃自毁长城之举!今日起,严查军纪,违令者,斩!”
他的话语带着凛冽的杀气,校场上一片寂静。随后,曹洪开始巡视各营操练。当他走到斥候营方阵前时,目光在队列中扫过,似乎特意停顿了一下。
“王屯长!”曹洪喊道。
“末将在!”王屯长赶紧出列。
“昨日你麾下斥候,于西北方向执行军务,可是遇袭?”曹洪问道,语气平淡,却让王屯长额头见汗。
“回将军!是……是遇小股流匪骚扰百姓,已被击溃!”王屯长大声回答,同时悄悄瞥了陈暮一眼。
曹洪的目光顺势落在了陈暮身上:“你便是昨日带队之人?陈暮?”
“卑职在!”陈暮出列,行军礼,身姿挺拔。
曹洪上下打量着他,似乎想从他身上看出些什么。“嗯。临机决断,驱散匪患,虽是小功,亦录于册。然则,斥候本职乃探查军情,日后当以任务为重,不可本末倒置,明白吗?”这话语,既有肯定,也有告诫,与王屯长如出一辙,但层次更高。
“卑职明白!谢将军教诲!”陈暮沉声应道。
曹洪不再多言,继续向前巡视。但这一问一答,却让斥候营乃至附近几个方阵的不少军官和士卒,都注意到了陈暮这个新面孔。好奇、审视、羡慕、甚至嫉妒的目光,从四面八方投射而来。
陈暮能感觉到那些目光,但他依旧目不斜视,身姿如松。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再想如之前那般默默无闻,恐怕是很难了。风,已经开始吹动。
又过了两日,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传来:荀彧先生欲调阅近日各处斥候侦查的记录文书,尤其是关于鄄城周边民情、流寇动向的部分。
这类文书,通常由斥候口述,军中书吏记录整理,格式固定,内容简略。但这一次,负责此事的书佐徐元,却私下找到了陈暮。
“明远,文若先生亲自过问,机会难得。”徐元低声道,“寻常记录,干巴巴几条线索,难以入先生法眼。你文笔尚可,不妨将昨日西北之行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流民状况、匪患程度、地方舆情,详细写一份条陈给我,我或可一并呈上。”
陈暮心中一震。这是徐元在为他创造机会,也是一次无形的考核。荀彧要看的不只是冰冷的军情,更是执笔者的见识、心性以及对时局的理解。
他没有推辞,回到营帐后,凝神静气,铺开竹简,仔细斟酌起来。他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刻意渲染,只是以极其客观、冷静的笔触,描述了废墟村落的惨状、流民的绝望、匪徒的猖獗,以及自己在处置过程中的一些简单思考,比如放任不管可能导致的匪患坐大,以及适度干预对收拢民心的潜在益处。文字朴实,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了“民情”与“治安”对兖州稳定的影响。
写完后,他检查再三,才将竹简交给徐元。
徐元快速浏览一遍,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好!不虚美,不隐恶,言之有物,思之有度。明远,你果然未让我失望。”
竹简被送走了。陈暮并不知道它是否会真的到达荀彧案头,更不知道那位日理万机的王佐之才会作何评价。他只能继续每日的斥候任务,巡逻、侦查、绘制地图,如同军营这台巨大机器上一颗刚刚被注入了少许润滑油的齿轮,按部就班地运转着。
但他能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王屯长对他说话的语气,少了几分随意,多了些许客气。营中其他队的队率,偶尔会主动跟他打招呼。甚至有一次,他去军需处领取箭矢,那名一向眼高于顶的军需官,竟然对他笑了笑,还多给了他十支箭。
这一切,都源于那一次看似偶然的“多管闲事”,以及其后悄然推动的涟漪。
夜色再次降临。陈暮站在自己的营帐外,望着鄄城方向那片灯火相对集中的区域,那里是州牧府,是曹操和荀彧等人所在的核心。他依然只是一个低阶军官,前途未卜。但至少,他这块顽石,已经投入水中,激起的波纹,正缓缓荡向更深处。
微光虽弱,已在黑暗中凿开了一丝缝隙。接下来,便是如何让这光芒,持续而稳定地燃烧下去。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魏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