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快稳定河北,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大力招揽河北名士,量才录用。这一日,行辕内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宴饮,受邀者除了曹营核心,还有几位在河北素有清望、新近表示归附的名士,如崔琰、陈琳等。
崔琰相貌俊伟,声如洪钟,言谈间不卑不亢,对河北局势的分析颇有见地,深得曹操赞赏。而陈琳,这位曾为袁绍撰写讨曹檄文、将曹操及其祖先骂得狗血淋头的才子,此刻坐在席间,神色难免有些尴尬。
酒至半酣,曹操忽然举杯,笑着对陈琳道:“孔璋(陈琳字)昔日为袁本初作檄,历数吾罪,文采斐然,可为何只檄文传天下,却未能助袁本初取胜呢?”
此言一出,席间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陈琳。这话看似玩笑,实则尖锐,既点破了过往的恩怨,也暗含试探与警示。
陈琳放下酒杯,起身离席,向曹操深深一揖,神色坦然中带着一丝无奈:“琳,譬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各为其主,望司空明鉴。”
曹操闻言,盯着陈琳看了片刻,忽然放声大笑:“好一个‘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言不虚!过往之事,不必再提!孔璋之才,吾素知之,今后当为吾所用,共图大业!”说罢,亲自斟满一杯酒,递给陈琳。
陈琳双手接过,一饮而尽:“谢司空不罪之恩!”
席间气氛这才重新活跃起来。陈暮在一旁看着,心中感慨。曹操此举,既展现了容人之量,安抚了河北士人,也巧妙地宣示了主权,警告了所有心怀二意者。这驾驭人心的手段,确实非同一般。
夜深人静,陈暮独自在值房处理公务。窗外,北风呼啸,卷着雪花拍打着窗棂。案头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愈发清瘦却目光坚定的脸庞。
他正在审阅一份刚刚送来的名单,上面罗列了数十名需要重点监控的袁氏旧部及地方豪强。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危险。他需要根据各方情报,评估其威胁等级,决定是采取怀柔招抚,还是严密监控,抑或……果断清除。
他的手指在一个名字上停顿了一下——田畴。此人是河北名士,隐居徐无山,在地方上威望很高,曾拒绝袁绍的征召,如今也尚未明确表态归顺曹操。情报显示,他与逃亡的袁熙似乎有过接触。
是争取,还是防范?陈暮沉思良久。最终,他提笔在田畴的名字旁批注:“遣干吏以礼探访,察其志向。若其心向王化,当厚加抚慰,借其名望安定地方;若其冥顽不灵,或与袁氏勾结,则断然处置,勿留后患。”批注冷静而决断,不带丝毫个人情感。
处理完这些,他又拿起一份关于许都动向的密报。程昱来信提及,许都内部在曹操北上后,某些沉寂下去的势力似乎又有活动的迹象,提醒他留意河北与许都之间可能存在的隐秘联系。
内忧外患,从未止息。陈暮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肩负重任的紧绷感。他拿出那方随身携带的黑色“砥石”,紧紧握在手中。石头的冰凉透过掌心,直抵心扉。
他知道,自己已彻底置身于这北地风霜的核心。这里没有许都的繁华与温情,只有赤裸裸的征服与反抗,忠诚与背叛。他这块“砥石”,不仅要承受外部敌人的冲击,更要磨砺出洞察人心、斩断乱麻的锋芒。
窗外,雪下得更大了,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仿佛要将所有的血迹与污浊都掩盖起来。但陈暮知道,待到雪融冰消,露出的将是更加复杂、也更加真实的局面。他吹熄了烛火,融入这片北地的黑暗与寒冷之中,唯有眼神,依旧清亮如星。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魏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