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内的暗流,并未隔绝外界的风云。就在曹操北返不久,来自江东的细作传回紧急情报。
柴桑口,东吴水寨旌旗招展,战船云集。大都督周瑜,在经过长时间的卧病休养后,似乎已恢复了元气,正频繁视察水军,督造新型战船。更有消息称,孙权已下令广陵、会稽等地加紧打造攻城器械,其动向耐人寻味。
同时,江夏方面的细作也报,刘备虽新败,但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并未意志消沉。他们利用江夏水系,同样在积极训练水军,并由关羽、张飞等人操练步卒,招募流民,恢复速度超出预期。诸葛亮更是派出使者,频繁往来于江夏与柴桑之间。
镇南将军府议事厅内,气氛因这些情报而变得紧张。
“周郎病愈,孙权蠢蠢欲动,刘备舔舐伤口,诸葛亮居中联络……”陈暮看着汇聚而来的信息,沉声道,“文远,江陵防务如何?”
张辽慨然道:“将军放心!江陵城防已固,水陆营寨皆已完备。末将已增派斥候,严密监视对岸动静。只要周瑜敢来,定叫他碰得头破血流!”
文聘则面色凝重:“将军,我军水师经这两年发展,规模已不小,操练亦未曾松懈。然……江东水师根基深厚,尤其周瑜用兵,诡谲难测。彼若倾力来犯,恐是一场恶战。且刘备在江夏,若与江东呼应,我军将两面受敌。”
黄忠也道:“荆南各地,经上次清扫,大体安稳。唯武陵沙摩柯,虽遭重创,仍匿于深山,若外部有变,恐其死灰复燃。”
陈暮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荆州地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长江沿线。“周瑜用兵,向来谋定后动。他若动,必是看准了时机。如今丞相北归,我军新附荆南,内部或有隙可乘……他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他转过身,下令道:“文远,江陵一线,交由你全权负责,可临机决断,但切记,无我命令,不可主动越境攻击。仲业,水军全部进入战备,各沿江哨卡加倍警戒,所有战船检修完毕,随时可出汉水,入长江。汉升,荆南防务,尤其是与武陵接壤之处,严加戒备,防止蛮族异动,或刘备军小股渗透。”
“此外,”陈暮看向王粲,“仲宣,以我的名义,修书两封。一封送往许都,详陈江东异动,请丞相留意淮南方向,并言明荆州已做好迎战准备,恳请朝廷在必要时给予支持。另一封……送往宛城,给夏侯尚将军,通报军情,望其能与我军保持联络,以备策应。”
这后一封信,既是通报,也是一种试探,试探曹操布置在宛城的这颗棋子,在真正危机来临时的态度。
夜幕再次降临,襄阳城头灯火通明,巡夜士卒的脚步声比往日更加密集。战争的阴云,似乎比秋日的凉意更早地笼罩了这座城池。
陈暮独自登上府中最高的望楼,远眺南方。黑暗中,汉水与长江的方向一片混沌,但他仿佛能听到江东战船破浪的声响,感受到那股山雨欲来的压抑。
手中紧紧攥着那方黑色砥石,冰冷的触感让他纷杂的心绪渐渐沉淀。
外有强敌环伺,内有猜忌掣肘,妻儿安危系于一身,荆州百万军民之未来扛于肩头。这压力,比当初独守襄阳对抗周瑜时,更加沉重和复杂。
但他不能退,更不能乱。
砥石之性,便在于此。越是巨浪冲击,越需沉稳坚定;越是暗流汹涌,越要守住根基。
曹操的制衡,许都的视线,内部的眼线,这些是内部的暗流。周瑜的锋芒,孙权的野心,刘备的不甘,诸葛亮的谋算,这些是外部的巨浪。
他这块被置于荆襄之地的砥石,必须同时承受这两者的打磨。
“夫君。”崔婉轻柔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她披着一件外裳,在侍女搀扶下也登上了望楼。“夜风凉,当心身子。”
陈暮回身,将外袍脱下披在她身上,揽住她的肩头:“你怎么上来了?”
“见夫君心绪不宁,妾身亦难安眠。”崔婉靠在他怀中,望着漆黑的南方,“可是在忧心战事?”
“嗯。”陈暮没有隐瞒,“周瑜非易与之辈,孙权志在荆州,刘备亦非池中之物。此战,恐难避免。”
“妾身一介女流,不懂军国大事。”崔婉轻声道,“只知夫君在,荆州便在。妾身与孩儿,与这满城百姓,皆信赖夫君。无论风雨多大,砥石既立,便不会倾覆。”
她的话语一如既往的温柔而坚定。陈暮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用力握了握她的手。
是啊,他不能乱。他是荆州的支柱,是麾下文武的主心骨,是妻儿的依靠。曹操的猜忌,周瑜的兵锋,不过是这乱世洪流中的一部分。他既选择踏上这条路,便早已做好准备。
他将砥石举到眼前,借着望楼上微弱的光线,看着它深沉的颜色。
“传令下去,”他对楼下侍立的陈安道,“即日起,襄阳及所有边境军镇,实行宵禁。再告谕各级文武,各安其职,严守律令,但有玩忽职守、动摇军心者,严惩不贷!”
“是!”陈安领命而去。
陈暮深吸一口带着凉意的夜气,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平静。
风雨欲来,那便来吧。他这块曹操亲手安置在荆州的砥石,倒要看看,能激起怎样的浪花!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魏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