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云率军离了襄阳,并未急于冒进。他深知兵贵神速,但更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尤其是率领一支以新兵为主的队伍。他令傅肜统带步卒主力按正常行军速度跟进,保持体力与阵型完整,自己则亲率那不足五百的骑兵先行,充作大军耳目与先锋。
这些骑兵虽大多并非精锐,但胜在机动灵活。赵云将斥候撒出方圆三十里,如同蛛网般覆盖大军行进路线的前后左右,任何风吹草动都难逃他的感知。他严令禁止扰民,行军宿营皆依兵法,虽是新军,却已显露出与寻常部队不同的严谨气象。
沿途,他不断接到来自叶县、舞阴乃至南阳内部的情报。夏侯渊的前锋部队已抵达昆阳,其主力仍在集结,动向不明。而南阳内部,关于几家豪强暗中串联、囤积物资的消息也陆续传来。
“传令李严、邓方,加固城防,广积守城器械,多备滚木礌石、金汁火油。没有我的将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城迎战!”赵云对传令兵下达了第一道指令。他首先要确保叶县、舞阴这两颗钉子牢牢钉在原地。
三日后,赵云率骑兵率先抵达叶县。叶县守将李严出城相迎,态度算不上热络,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审视。李严自负才华,对于这位空降的、曾是刘备部将的主将,心中存着几分疑虑与不服。
“赵将军远来辛苦。”李严拱手,语气平淡,“不知将军带来了多少援军?夏侯渊先锋已至昆阳,其麾下骑兵来去如风,叶县城小兵微,恐难久持。”
赵云听出了他话中的意味,却并不动怒,只是平静道:“李将军不必担忧。步卒主力五千,由傅肜统领,三日后可至。当务之急,是稳固城防,查探敌情。李将军久镇叶县,于周边地理、敌情当比云更熟,还望不吝赐教。”
见赵云态度谦和,并未以势压人,李严脸色稍霁,将赵云引入城中,详细介绍起叶县的布防与周边情况。
就在赵云抵达叶县的次日,夏侯渊的先锋,由其侄夏侯尚率领的三千步骑,便出现在了叶县以北二十里外。
夏侯尚年轻气盛,得知荆州援军已至,主将乃新投陈暮的赵云,不由起了轻视之心。在他看来,一个被关了四年的降将,能有什么本事?他当即下令,前出一千骑兵,直扑叶县城下挑战。
城头之上,李严看着城外耀武扬威、往来驰骋的曹军骑兵,眉头紧锁:“赵将军,敌军挑衅,意在激我出战。我军骑兵寡弱,若贸然出城,必中其埋伏。”
赵云按剑而立,目光冷静地扫过城外曹骑的阵型与动向,摇了摇头:“非是埋伏,乃是试探。夏侯尚欲探我虚实,观我反应。传令下去,四门紧闭,弓弩手上城戒备,但不得放箭。任由其叫骂,不予理会。另,多插旗帜于城头,派遣士卒轮番走动,虚张声势。”
李严有些不解:“将军,如此示弱,岂不助长敌军气焰?”
赵云澹澹道:“骄兵之计罢了。彼求战心切,我偏不与之战。待其心浮气躁,露出破绽,再图后计。况且,我军主力未至,新兵尚需磨合,此时出战,殊为不智。”
果然,夏侯尚的骑兵在城下叫骂半日,见叶县守军毫无反应,如同缩头乌龟,气焰更盛,但也觉无趣,又担心久留城下遭袭,悻悻退去。
夏侯尚回报赵云怯战,叶县守军不过如此。后续赶到的夏侯渊闻报,却并未像侄子那般乐观。他捋着短须,沉吟道:“赵云……长坂坡之赵子龙,岂是怯战之人?此乃沉稳之将也。传令下去,大军暂驻昆阳,多派斥候,详探叶县、舞阴及南阳内部虚实,尤其是那赵云的动向!”
夏侯渊用兵,并非一味莽撞。他此番南下,首要目的是试探荆州北境防御强度,并伺机煽动南阳内乱,若事有可为,则扩大战果;若荆州防御严密,则劫掠一番便退回。赵云的沉稳,让他心生警惕,决定暂缓攻势,仔细观察。
叶县暂时的平静,并未能平息南阳内部的暗流。以安众刘氏残余为首的几家豪强,见夏侯渊大军压境,赵云又“怯战”不出,认为时机已到,活动越发猖獗。他们暗中联络旧部,输送粮草给隐匿在山中的私兵,甚至派人试图与夏侯渊取得直接联系,约定里应外合之期。
这些动向,自然逃不过庞统布下的监控网络,也陆续汇总到了赵云手中。
“果然按捺不住了。”赵云看着手中密报,眼神冰冷。他召来李严、傅肜(步卒已抵达)及刚刚从舞阴赶来的邓方议事。
“诸位,北有夏侯渊虎视眈眈,内有宵小蠢蠢欲动。叶县、舞阴虽暂时无忧,然若内部生乱,则腹背受敌,危矣。”赵云将部分情报示与众人。
李严看完,冷哼一声:“一群不知死活的蠹虫!赵将军,末将请命,率一支兵马,趁其尚未聚集成势,逐一剿灭,以绝后患!”
邓方则面露忧色:“此时分兵剿匪,若夏侯渊趁机来攻,如何是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魏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