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政上。荆南春耕已毕,夏收在望。桓阶、及各郡县官吏,需全力保障农事,推广交州农法,兴修水利。工坊军械制造,按既定方针,既要保证数量,亦要鼓励如郑浑之革新。商贸之路,西路、北路并进,由苏怀等人牵头,军方暗中护卫,务必打通。”
“三,人才上。学堂扩大招生,不分士庶,唯才是举。军中将校、地方官吏,定期考核,优胜劣汰。暗卫加强对江东、许都、乃至益州的情报渗透,元直处,需设法建立更稳妥、更频繁的联系渠道。”
他的声音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要利用这宝贵的喘息之机,将荆南彻底消化,将交州根基打得更牢!要让我们的粮仓更满,军械更利,士卒更精,人心更齐!待到他日,北地双雄争霸,两败俱伤之时……”
陈暮没有再说下去,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那未尽之言。这块南疆的“砥石”,不仅要稳固自身,更要在未来的惊涛骇浪中,成为定鼎乾坤的力量!
公务议定,众人离去后,书房内只剩下陈暮一人。他再次拿起徐元那封密信,尤其是最后那几句私语,反复看了几遍,指尖在“再醉于颖水之滨”一行字上轻轻摩挲,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难得的怅惘与怀念。
颖水之滨,少年游学,纵论天下,何等快意。如今故友天涯,各为其主(虽徐元心向汉室,身却在曹营),音书难通,唯有借此密信渠道,方能一叙衷肠。
他铺开一张素笺,沉吟良久,却不知从何落笔。最终,他只提笔写下数语:
“元直吾兄:信已悉,如暗夜明灯,感激不尽。兄之处境,弟深知险恶,万望珍重。南疆诸事,皆依前策,砥砺前行。他日若得机缘,颖水之约,必不敢忘。弟暮,顿首。”
他没有询问许都细节,没有探讨具体方略,所有的关切与承诺,都浓缩在这寥寥数语之中。他知道,这封回信,能否安全送到徐元手中尚是未知,即便送到,也需极尽隐晦。
他将素笺小心卷好,以同样方式密封,唤来亲卫都尉,低声吩咐:“通过老渠道,务必送到‘北客’手中。”
亲卫都尉郑重接过,无声退下。
陈暮走到窗边,望着北方夜空。星汉灿烂,却隔着重山复水。一封密信,承载着天下的风声,也维系着故友的牵挂。在这乱世棋局中,情报如同眼睛,而情谊,则是内心深处不曾熄灭的微光,照亮前路,亦温暖人心。
荆南的夜晚,依旧平静。但陈暮知道,北方的战鼓已经擂响,天下的格局,正随着曹操的马蹄与刘备的旌旗,发生着深刻而剧烈的变化。而他所能做,也必须做好的,便是让脚下这块“砥石”,在风暴来临前,变得足够坚实,足够沉重。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魏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