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旧每日巡视营垒,校阅兵马,与将领商议军务,神色如常。但夜深人静之时,他独对孤灯,看着那半块虎形玉佩,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回荡着那些恶毒的揣测。大哥在成都,究竟如何看待自己如今的所为?他是否真的……对自己产生了疑虑?
流言无形,却能蚀骨。它正在一点点地磨损着关羽内心的坚盾,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军中一些人对他的看法。即便邓艾、黄忠等人严令禁止,并处置了几个传播流言最猖獗的士兵,但这股阴风,却并未完全止息。
皖口新城,都督府密室。
满宠与一名作商贾打扮的中年文士对坐,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人阴沉的脸庞。那文士,正是司马懿派来的心腹幕僚,董祀。
“满都督,七宝山之败,大王震怒。然司马大人以为,此非全然坏事。”董祀声音低沉,“关羽、魏延锋芒太露,已引起江东内部忌惮。如今流言四起,正是我等推波助澜,乱其心志,离间其上下之大好时机。”
满宠眼神冰冷:“流言虽可惑众,然关羽非庸碌之辈,恐难动摇其根本。且陈暮对其信任未衰,庞统、徐元亦非易与之辈。”
董祀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残忍:“故,需双管齐下,乃至三管齐下!其一,流言不止,需更精密,更‘可信’。可伪造几封刘备或诸葛亮写给江东内部‘反对关羽势力’的密信,‘不慎’落入关羽或陈暮手中,内容嘛……自是表达对关羽‘投敌’的痛心,或暗示愿与江东内部‘有识之士’合作,限制甚至除掉关羽这个‘隐患’。”
满宠眼中精光一闪:“此计甚毒!无论关羽信与不信,心中必生疙瘩!陈暮得知,亦会对刘备更加警惕!”
“其二,”董祀继续道,“需在江东内部,寻一‘利刃’。”他压低了声音,“听闻那周峻,乃周瑜族子,对关羽一外来客卿位居其上,手握重权,早已不满。可否……设法与之联络?许以高官厚禄,令其在关键时刻,或掣肘军令,或散布恐慌,甚至……阵前倒戈?”
满宠沉吟片刻,缓缓摇头:“周峻虽不满,但让其叛投,风险太大,未必能成。然,利用其制造摩擦,拖延决策,或在军需补给上做些手脚,或许可行。此事需极其谨慎,本督会亲自安排。”
“其三,”董祀最后道,声音几乎微不可闻,“司马大人之意,若能说动大王,请鲜卑或匈奴出动小股骑兵,骚扰江东北部边境,或袭扰其海贸航线。不求多大战果,但求牵制陈暮部分精力,使其不能全力支持江北。同时,亦可制造‘外患频仍,皆因关羽引战’的舆论。”
满宠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决绝:“好!便依司马大人之计!流言、离间、外扰,三箭齐发!我倒要看看,他关羽在这濡须坞,能撑到几时!看他与陈暮,君臣相得能到几时!”
密室之中,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两人脸上交织的狠厉与算计。一场针对关羽与江东联盟的、更加隐蔽而恶毒的攻势,就此展开。
成都,汉中王府。
关羽在濡须坞接连有所动作,尤其是七宝山大捷的消息,终究无法完全封锁,还是通过各种渠道,隐隐约约地传到了刘备耳中。
刘备的反应,比之前更加沉默。他不再对着荆州旧图发呆,而是常常独自一人,在王府后园的池塘边,一坐就是半天,看着水中枯荷,眼神空洞。
诸葛亮心知此事无法再回避,这一日,寻了个机会,委婉进言:“主公,江北战事,云长虽有小胜,然其身处虎狼之穴,陈暮用心叵测,曹魏恨之入骨,其境况实则危如累卵。我等……是否应有所表示?哪怕只是一封无关痛痒的问候文书,亦可安云长之心,示天下我兄弟之情未绝,或可……稍减江北那些无稽流言的影响。”
刘备缓缓转过头,看着诸葛亮,脸上是一种混合着无尽疲惫、悲伤与一丝难以言说的猜疑的复杂神情,他声音沙哑:“孔明,你说……云长他,真的还需要我这大哥的‘问候’吗?他在江东,建功立业,威名更胜往昔,陈暮待他如上宾,言听计从……他心中,可还有我这个困守益州,连兄弟都护不住的……大哥?”
最后两个字,他说得极其轻微,带着令人心碎的自嘲与酸楚。
诸葛亮心中大震,知道那些恶毒的流言,终究还是渗入了刘备的心中!他急忙道:“主公!云长公之心,日月可鉴!其所以屈身事贼,全为三将军血仇,为汉室大业!此等离间奸计,主公万不可中计啊!”
刘备摇了摇头,不再说话,只是重新将目光投向那潭死水。他挥了挥手,示意诸葛亮退下。
诸葛亮看着刘备那仿佛一瞬间老去十岁的背影,心中涌起巨大的无力感。他知道,有些裂痕,一旦产生,便极难弥补。尤其是在这各方势力角逐、阴谋诡计层出不穷的乱世,信任变得如此奢侈和脆弱。
他退出后园,立刻修书两封。一封给赵云,命其无论如何,加强对江东方向的戒备,同时密切关注江北动向,但有异动,立刻来报。另一封,则是以他自己的名义,写给了庞统,信中未提具体事务,只以探讨经义为名,隐晦地表达了希望江东能善待关羽,并警惕曹魏离间之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魏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