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带来的消息,与江北战事无关,却可能动摇江东的根本——他的嫡长子,年仅十二岁的陈砥,突发恶疾,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医官束手,言及恐有性命之忧!
陈砥,这个名字寄托着他“中流砥柱”的期望,是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培养的继承人。此子聪慧伶俐,虽年幼已显仁厚,深得臣民爱戴。若他有个三长两短……
陈暮闭上眼,脑海中闪过长子稚嫩却坚毅的脸庞,闪过教他读书习武的点滴,更闪过江东未来可能因继承人问题而引发的动荡。他自己便是以旁支身份接手孙氏基业,深知其中艰难。一旦陈砥出事,那些潜伏的孙氏旧部、心怀异志的豪强,乃至他麾下这些骄兵悍将,会作何想法?
“夫君”一个温和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是崔琰之侄女,他的正妻崔氏。她端着一碗参汤,轻轻推门而入,脸上带着忧色,却努力保持着镇定,“砥儿吉人天相,定会无恙的。您要保重身体,江东……不能没有您。”
陈暮看着妻子,心中一暖,接过参汤,却毫无胃口。“婉儿,我是否……错了?”
崔氏柔声道:“夫君何出此言?”
“或许,我不该让云长如此独揽江北兵权?不该如此急切北伐?若我稳守江东,深耕数年,或许……”
“夫君。”崔氏打断他,语气罕见地坚定,“既已选择前行,便莫要回头再看深渊。关云长乃信义之人,既受盟约,必不负君。此刻江北将士正在血战,夫君若因家事而疑大将,动摇国本,岂非亲者痛,仇者快?砥儿若醒着,也绝不希望看到父亲如此。”
妻子的话如同醍醐灌顶,让陈暮瞬间清醒。是啊,此刻他若表现出丝毫迟疑,建业稍有风吹草动,传到前线,对军心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他深吸一口气,将碗中参汤一饮而尽,目光重新变得坚定:“你说得对。传令:按原计划,即刻发布对云长公的晋升嘉奖!并张榜求医,遍请江东名士,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公子!”
他必须稳住,必须让所有人看到,他陈明远,依然是那个杀伐决断、信任属下的雄主!
东关,这座控扼栅水与长江交汇处的要塞,迎来了它最艰难的时刻。
关羽率主力入驻后,立刻着手加固城防,整顿兵马。夹石之战的伤亡统计出来,各部减员皆在三成以上,可谓伤筋动骨。但核心骨架犹在,尤其是魏延、邓艾这两支经历过血火淬炼的部队,虽然疲惫,但眼神中的凶悍与坚韧却更胜往昔。
“君侯,建业消息!”周仓呈上最新的鸽信。
关羽展开一看,是陈暮晋升他为前将军、假黄钺,并重申全面信任与支持的命令。信件末尾,还提及公子陈砥染恙,但主公依然全力支持前线云云。
关羽持信的手稳如磐石,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但凤目之中,却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微光。他将信递给身旁的魏延、邓艾。
魏延看完,哼了一声:“主公倒是信重!只是这建业城内,指不定有多少小人嚼舌根!”
邓艾则沉吟道:“主公在此关键时刻,仍力排众议,加官晋爵,此信任,重如泰山。然……公子染恙,恐非吉兆,建业或生波澜。”
关羽缓缓收起信件,目光扫过麾下诸将:“将军有将军立场,我等有我等职责。既受国恩,受托孤之重,唯有效死而已!东关,便是我等埋骨之所,亦绝不容魏军越雷池半步!”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驱散了众人心中因建业消息而产生的一丝阴霾。
“文长,你部负责西面城墙及水寨防御,多备火船、铁锁,防备文聘水军。”
“士载,你部负责东、北两面陆路防御,深挖壕沟,广设陷坑,多备弩箭。”
“各部轮流休整,修补甲胄兵器,救治伤员。斥候放出五十里,严密监视曹休、张辽、徐晃等部动向!”
命令清晰明确,众将凛然遵命。东关,这座并不算特别宏伟的关城,在关羽的坐镇下,仿佛瞬间变成了一只蜷缩起来、却浑身尖刺的猛兽,等待着魏军的到来。
就在关羽积极备战的同时,曹魏大军也已完成了初步的集结与部署。
曹休、张辽、徐晃、夏侯尚四路兵马,加上满宠从皖口抽调的部队,总兵力超过八万,号称二十万,从西、北、东三个方向,缓缓向东关压迫而来。旌旗招展,营寨相连,一眼望不到尽头。
中军大帐内,气氛却并非一片乐观。
“关羽退守东关,背靠长江,又有文聘水军支援,强攻恐伤亡巨大。”曹休身为宗室大将,持重说道。
“难道就任其逍遥?若不趁其新败、士气受损之际将其剿灭,待其恢复元气,必为我心腹大患!”徐晃反驳道,他急于洗刷石亭和夹石连番失利的耻辱。
张辽沉默不语,他亲身领教过关羽的厉害,深知东关易守难攻。
满宠则阴恻恻地道:“强攻自然不妥。然,我军势大,可四面围困,断其粮道。东关粮草再多,亦有尽时。待其粮尽,军心自乱!同时,离间之计,不可或停!”
最终,魏军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以部分兵力监视历阳黄忠和京口水军,主力则团团围住东关,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开始修筑更加坚固的围城工事,摆出了长期围困的架势。
江淮战局,由此进入了最残酷的围城与反围城阶段。东关,成为了风暴的中心,吸引着天下人的目光。而远在建业的继承人危机,则为这场大战增添了一抹难以预测的变数。
龙潜于渊,战云未散。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魏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