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仓带着沉重的心情和确凿的消息,日夜兼程返回建业。他未曾停歇,直奔镇南将军府,求见陈暮。
密室之中,周仓虎目含泪,将东关所见一五一十禀报:“主公,末将亲眼所见,关将军…关将军确是旧伤复发,非是佯装。医官言,乃多年征战积劳,加之年事已高,此番困守东关,心力耗损过巨,需长期静养,不宜再劳心军务。末将离开时,兄长精神稍好,还叮嘱末将转告主公,东关有文长、士载在,可保无虞,请主公不必过分忧心。”
陈暮静静听着,面上看不出喜怒,但置于膝上的手微微收紧。徐庶在一旁,亦是眉头深锁。
“元福,依你之见,云长兄…还能支撑多久?”陈暮的声音低沉。
周仓沉默片刻,艰难道:“将军英雄一世,然岁月不饶人。此番病势,虽无性命之危,但若再经战阵劳顿,恐…恐伤及根本。医官私下对末将言,若能安心静养,或可延年;若再颠簸…”他未尽之语,在场三人都明白。
陈暮长叹一声,挥了挥手:“元福一路辛苦,先下去歇息吧。”
周仓告退后,密室内陷入长久的寂静。
“主公…”徐庶率先开口,语气复杂,“云长将军…确是老了。”
陈暮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苍翠的松柏,背影显得有些萧索。“云长助我良多,东关血战,更是功勋卓着。若非他坐镇,江北局势恐早已糜烂。如今他病重,我岂能置之不顾?”
徐庶走到他身后,沉吟道:“云长将军乃义薄云天之人,为主公、为北伐之盟,已是竭尽全力。然其身份特殊,终究是…客卿。长久羁留于江东,于他,于心难安;于西蜀,于理难容。如今病重,或许…正是一个契机。”
陈暮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徐庶:“元直之意是…”
“送关将军归蜀。”徐庶缓缓吐出六个字。
几乎在周仓回报建业的同时,蜀汉使者抵达宜都郡、请求入境探视关羽的消息,也传到了江陵。
赵云接到禀报,并未感到意外。他召来陈砥,将蜀使将至的消息告知,并问道:“公子以为,此事当如何应对?”
陈砥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已非吴下阿蒙。他思索片刻,道:“蜀使此来,名为探病,实为探查虚实,甚至可能借此施压。若关将军病情确如周将军所言,我们一味阻拦或遮掩,反落人口实,显得心虚。不若…大方迎入,以礼相待,让其亲眼目睹关将军状况,以示我江东坦荡。同时,也可借此机会,试探西蜀态度,尤其是…关于关将军归蜀之事。”
赵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公子思虑周详,与我不谋而合。然,如何‘大方迎入’,其中亦有分寸。若让其直接进入东关军事重地,恐有不妥。不若,请云长将军移驾江陵‘静养’。”
“移驾江陵?”陈砥一愣。
“不错。”赵云解释道,“江陵乃荆南核心,亦是我控制之下,既方便护卫云长将军安全,便于蜀使探视,又可避免其直接接触东关军务。同时,主公若有决断,于江陵行事,也更为便宜。”
陈砥恍然,此乃一举多得之策。既显示了江东的诚意与控制力,也为可能的“送归”之举铺平了道路。
赵云当即修书两封,一封急送建业,向陈暮禀报蜀使将至及己方建议;另一封则发往东关,以江陵名医更多、环境更宜静养为由,恳请关羽移驾江陵,并言明蜀使将至,于江陵相见更为妥当。
陈暮接到赵云书信,与徐庶商议后,迅速做出决断。
他亲笔写下两道命令。
第一道,发给赵云:准其所请,全力安排关羽移驾江陵事宜,务必确保途中安全与舒适。并以镇南大将军府名义,正式回复蜀汉来使,同意其入境,并邀请其至江陵相见。
第二道,则是发给关羽的密信。信中,陈暮言辞恳切,先是对关羽病情表示深切关怀,再三强调东关之功,随后委婉提出,鉴于其身体状况,长期客居江东,恐于身心无益,且易引来流言蜚语,离间两家之谊。故,若关羽有意,江东愿以最高礼节,护送其返回西蜀,颐养天年,全其与刘备兄弟之情。此议是否可行,全凭关羽本人心意定夺,江东绝无强迫之意。
这封信,既是试探,也是尊重。将选择权,交到了关羽自己手中。
命令发出后,陈暮对徐庶叹道:“但愿云长能体谅我一番苦心。送他归蜀,于公于私,或许都是最好的结局。”
徐庶点头:“主公仁至义尽。云长乃明理之人,应当能明白其中利害。只是…此事还需谨慎进行,一旦消息走漏,恐生变故。尤其是曹魏那边…”
“所以,必须在‘惊蛰’反应过来之前,促成此事!”陈暮目光决然。
东关城内,关羽接到赵云书信与陈暮密信。他屏退左右,独自在灯下阅读良久。
陈暮信中的言辞,句句恳切,字字关乎他的身体与名节,更将抉择之权完全交付于他。回想起自襄阳兵败后辗转流离,被陈暮收留,以客卿之礼相待,委以江北重任,虽名为联盟,实则信任有加。如今自己年老病笃,陈暮非但没有鸟尽弓藏之意,反而主动提出送他归蜀,全其兄弟之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魏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