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阳城头的硝烟似乎澹薄了些,但空气中弥漫的压抑和血腥却愈发浓重。陆逊站在城楼,望着城外连绵的魏军营寨,眉头微蹙,不见丝毫轻松。
黄忠拖着疲惫的步伐走来,顺着陆逊的目光望去,粗声道:“都督,张辽这几日攻势缓了,看来是被咱们打疼了,还是蜀汉北伐起了作用?我看,咱们算是熬过来了!”
陆逊缓缓摇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黄老将军,表象而已。张辽用兵,如勐虎踞林,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万钧。他攻势稍缓,非是力竭,而是在调整,在等待。”
“等待?”黄忠不解。
“等待兖州那两万援兵,等待更好的攻城时机,或许……也是在等待我们露出破绽。”陆逊转身,指着城内,“老将军请看,我军士气虽复,然存粮日减,箭矢已开始复用旧簇,伤兵营内,缺医少药者哀嚎不绝。城防虽经修补,然根基已损,若张辽不惜代价,再行勐攻,恐难持久。”
他顿了顿,继续道:“蜀汉北伐,固然牵制曹魏,然李严兵锋受阻于郿城、武功,未能直捣长安,形成致命威胁。曹真仍有余力应对。至于海上、荆南,虽有效果,然皆属牵制,难解历阳燃眉之急。张辽……他比我们更清楚这一点。他在等,等我们粮尽援绝,等我们士气再次跌落谷底。”
黄忠闻言,脸色也凝重起来:“那……依都督之见,我们当如何?”
陆逊目光扫过城外魏军那井然有序的营盘,沉声道:“不能坐以待毙。需让张辽觉得,我们仍有反击之力,甚至……仍有他未知的后手。唯有让其心生忌惮,不敢放手施为,方能争取更多时间。”
他招来黄叙和解烦营校尉,低声吩咐:“加派斥候,严密监视魏军援兵动向,尤其是其粮草运输路线。同时,在城内多布疑兵,夜间多举火把,制造人马众多的假象。挑选机灵士卒,伪装成百姓或溃兵,若能混入魏营散播流言最好,言我江东另有大军潜行北上,不日将至。”
黄忠疑惑:“都督,此等小计,能瞒过张辽?”
陆逊澹澹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张辽多谋,反易多疑。我等越是表现得有恃无恐,他越会猜测我是否真有倚仗。即便不能全信,也能乱其心志,延缓其决断。如今之势,能拖一日,便是一日。”
他望着西方,那里是蜀汉北伐的方向,轻声一叹:“如今,破局的关键,或许不在历阳,不在江东,而在……关中。就看诸葛孔明,能否下赢与曹真的这盘棋了。”
陆逊的叹息声中,带着对全局的洞察和一丝无可奈何。他已将历阳的防御做到了极致,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工匠,在有限的材料下,勉强维持着一件濒临破碎的瓷器。但瓷器能否最终保全,已不全然取决于工匠的手艺。
江陵都督府内,陈砥面对着一份来自宜都前线的紧急军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纠结。
军报是陈式发来的。他在成功完成对魏军边境据点的扫荡和牵制后,并未完全撤回,而是停留在边境险要处,继续监视魏军动向。最新的侦察发现,由于曹真将主要精力用于应对蜀汉北伐,房陵、上庸方向的魏军兵力确实被抽调了不少,其防御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相对空虚的窗口期。
陈式在军报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他认为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不必动用大军,只需再增派给他三千精锐,他就有把握率无当飞军等精锐部队,进行一次更深入的穿插突袭,目标直指房陵郡下属、位于汉水之畔的一个重要水陆码头——筑阳县。
若能攻占筑阳,不仅能够缴获魏军囤积在此的部分粮草军械,更重要的是,可以扼守汉水一段水道,严重威胁魏军在房陵乃至上庸的后勤补给线,对曹真形成更大的牵制,甚至可能迫使曹真从关中前线分兵回援!
然而,风险也极大。筑阳并非不设防,即便守军减少,也必然有相当的抵抗力。一旦突袭不成,或者被魏军援兵缠住,陈式这支部队很可能陷入重围,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而且,擅自扩大战事规模,是否会引来曹魏更激烈的反应,破坏与蜀汉之间微妙的联盟默契?
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抉择。陈式将决定权,上交给了江陵都督府。
陈砥拿着军报,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明白,这不再是之前那种小规模的边境摩擦,而是一次真正的军事冒险,其后果可能影响到整个西线乃至北伐大局。
他立刻请来了赵云和长史桓阶商议。
赵云仔细阅读军报后,沉吟道:“陈式将军善于山地奔袭,无当飞军更是精锐。此计若成,确实能打曹真一个措手不及,牵制效果远胜此前。但……风险亦如军报所言。关键在于,时机和分寸的把握。”
桓阶则持保守态度:“公子,赵将军。牵制之目的已达,荆南安稳,便是对历阳、对北伐最大支持。贸然深入敌境,若有不测,损兵折将,动摇西线根本,恐得不偿失。且若因此引发曹魏强烈反弹,大举进攻宜都,则我荆南危矣,亦会让蜀汉心生疑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魏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