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某魏延,自追随主公以来,冲锋陷阵,攻城略地,何曾惧过?所求者,不过是一展胸中抱负,得遇明主赏识,封侯拜将,名留青史!而非在他人麾下,仰人鼻息,连搏命之功都要被分润、被质疑!”
王校尉靠近一步,低声道:“将军,若主公此次真是明升暗降,将您调离江北这建功立业之地,您当如何?”
魏延勐地回身,眼中精光爆射,旋即又缓缓敛去,化作一片深沉的幽暗。
“若主公真予我方面之任,许我独断之权,我魏延必在荆州打出一片天地,让那陆伯言,让朝中诸公看看,谁才是真正能匡扶社稷的勐将!让世人知晓,江东不止有一个陆神君!”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丝决绝:“若……若只是虚与委蛇,行那杯酒释兵权之举……哼,我魏延,也非任人拿捏之辈!”
话语中的寒意,让王校尉都不禁打了个冷颤。他知道,将军心中那团火,已被压抑得太久,若得不到妥善的疏导,一旦爆发,必将燎原。
寿春,大都督府。
陆逊一身青色官袍,坐于堂上,正听取长史汇报江北各郡新政推行情况,以及秋防部署。他神色专注,不时发问,条理清晰,仿佛建业朝堂上的风波与他毫无干系。
“……庐江郡学已筹建完毕,聘得名儒三人,今冬便可开课。蕲春屯田区新垦荒地三千亩,冬麦已播种完毕。各郡吏治考课,已按新法完成初核,有三人评等为‘下’,依律当贬黜……”长史一一禀报。
陆逊微微颔首:“吏治乃根本,不可松懈。考评下等者,着其即刻交接,由副手暂代,吏曹尽快遴选干才补缺。郡学之事,关乎文教传承,需确保钱粮用度,不可怠慢。”
这时,一名亲卫入内,奉上一封来自建业的密函。陆逊接过,拆开迅速浏览一遍,内容正是关于陈暮有意调动魏延前往西线的通报。
他面色如常,将信函置于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然后对长史道:“继续。”
长史略有迟疑,低声道:“大都督,建业近来似有不利于您的风声,如今又欲调动魏将军,这……”
陆逊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平静道:“庙堂之议,自有主公圣断。我等臣子,各司其职,做好分内之事即可。江北新政,关乎国计民生;江淮防务,系社稷安危。此二者,方为重中之重。余者,非我所虑,亦非尔等所当议。”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长史心中一凛,连忙躬身称是。
待长史退下,陆逊独自一人走到堂外廊下。秋夜的风已带凉意,吹动他额前的几缕发丝。他望着南方建业的方向,目光深邃如古井,唯有袖中微微攥紧的手指,泄露了他内心深处并非全无波澜。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国之蛀虫,往往藏于冠冕堂皇之下。”他轻轻吐出一口气,似有若无的叹息融入夜风之中,“但愿主公……能持心如镜。”
他转身回到堂内,铺开舆图,开始审视江北防线。魏延若调走,历阳、横江津等地的防务需重新调整。黄忠老成,可倚重;文聘水军需加强与陆寨的协同……他的思绪很快又沉浸到具体的军务之中,将那纷繁的朝局纷扰暂时抛诸脑后。无论外界风雨如何,守住这片疆土,推进强国之策,是他身为大都督不容推卸的责任。
汉中,丞相府。
诸葛亮轻摇羽扇,看着刚刚送达的密报,嘴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
“果然如此。陈明远欲调魏延西进,总督荆南军事……好一步平衡棋。”
下方的马良接过简报看完,疑惑道:“丞相,魏延勇烈,若其镇守荆州,对我边境压力岂非大增?”
诸葛亮摇了摇头:“季常只见其表,未见其里。魏延与陆逊嫌隙已深,调离江北,实为无奈之举。魏延此人,性矜高,必不以镇守西线为足。陈暮予其高位重权,看似恩宠,实则是将一头饥渴的勐虎,放在了与我们相邻的笼边。”
他走到舆图前,指向荆州交界:“魏延新至,急于立功以证明自己不逊陆逊,必会寻衅。而我军,正可示弱以骄其心。可传令李严,自即日起,荆州方向,守备外松内紧。边境哨卡,可适当后撤;巡逻队遇吴军挑衅,稍作接触即退,营造我军不欲争锋之假象。让魏延以为我蜀汉惧其兵锋。”
马良恍然:“丞相是要诱敌深入?”
诸葛亮羽扇微顿,目光深邃:“非为即刻决战。而是要助长魏延的骄气,让他认为有机可乘。待其按捺不住,有所行动,露出破绽之时,便是我军后发制人之机。亦可借此,进一步加剧吴国内部将帅之争。你可知,若魏延在西线‘建功’,江北的陆伯言,又当如何自处?吴公心中,那杆天平又会如何倾斜?”
他顿了顿,补充道:“同时,令陇右诸军,加紧操练,囤积粮草。江东内耗,便是我们北伐的最佳时机。让他们,先去斗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魏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