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则更显谨慎:“都督,满宠用兵老辣,其陆上佯动,不可不防。需加强沿岸哨探,防止其声东击西。此外,水战虽利我,亦需提醒周、文二位将军,魏军困兽犹斗,不可轻敌。”
“士载所虑甚是。”魏延从善如流,当即下令各部提高戒备,同时修书一封,将魏军动向及自己的判断,急送尚在京口至濡须一带活动的周泰、文聘水军主力。
淮水之上,战云密布,一场决定淮河控制权关键一环的水上较量,似乎已不可避免。
陇右,蜀军在生擒王双、击溃其部后,声势大振。镇北将军陈式肩伤渐愈,与吴懿遵照诸葛亮“稳扎稳打”的方略,并不急于直扑天水郡治冀城,而是分兵攻略周边属县,清扫外围魏军势力。
诸葛亮授意采取的“攻心为上”之策亦初见成效。蜀军军纪严明,对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并开仓放粮,赈济因战乱而困苦的百姓。更有随军文吏,四处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减免赋税,招募流民垦荒。许多原本观望的陇西羌、氐部落,见蜀军势大且颇讲信义,开始陆续遣使与蜀军接触,表示愿意归附或保持中立。
这一日,天水郡大姓姜氏的族长,亲自来到祁山大营求见诸葛亮。
“丞相,魏室昏聩,司马氏专权,凉州、陇右百姓久苦矣!今见王师纪律严明,仁德布于四方,我姜氏愿倾力相助,以供军资粮草,并愿遣子弟入军,效犬马之劳!”姜族长言辞恳切。
诸葛亮亲自出迎,执礼甚恭:“老先生深明大义,亮感佩不尽!恢复汉室,正需陇右豪杰志士鼎力相助。贵府子弟,若有才学,亮必量才录用!”
姜氏的归附,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很快,南安、安定等郡亦有不少地方豪强和羌胡首领向蜀军输诚。蜀军在陇西的根基,正在一场场不显山露水的“深耕”中,逐渐牢固起来。
然而,平静之下亦有暗流。魏国雍凉都督郭淮,虽因诸葛亮疑兵之计和主力被牵制而未能大举救援陇西,却并未坐视不理。他不断派出小股精锐骑兵,深入陇西,袭击蜀军粮道,骚扰归附部落,试图以这种“跳蚤战术”延缓蜀军的推进,等待关东局势变化。
陈式、吴懿不得不分兵保护粮道和安抚新附之地,进军速度受到一定影响。陇右的战事,从大规模野战,逐渐转向了更为复杂、持久的治安战与争夺民心的较量。
荆南,江陵。
都督赵云稳坐中军,如同一根定海神针。东西两线战火纷飞,海上波澜渐起,唯有他镇守的荆州,稳如磐石,为江东这艘艨艟巨舰提供了最稳固的侧翼。
公子陈砥的成长日新月异。在赵云指导下,他已能独立处理部分日常军务文书,并能就一些军情提出自己的见解。赵云有意锻炼他,时常带他巡视各营,讲解布防要点、用兵方略,甚至让他参与对五溪蛮使者的接见。
“师父,五溪蛮使者已安抚妥当,其首领表示愿与我方互市,并约束部众,不犯边境。”陈砥向赵云汇报成果,语气沉稳。
赵云欣慰点头:“做得不错。羁縻之道,在于恩威并施,信义为本。今日种下善因,他日或收善果。”
“只是,”陈砥略有疑惑,“如今我江东四处用兵,国力消耗必巨。荆州虽稳,然赋税、兵员亦需源源不断支援各方,长此以往,恐百姓负荷过重。”
赵云看着爱徒,眼中满是嘉许:“砥儿能虑及此,足见已具一方之主的眼界。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主公与庞军师等,岂不知民生艰苦?然此刻,正是争夺天下气运之关键时刻。若能趁势拿下淮北,巩固陇右(指蜀汉行动对江东的间接利益),则未来天下格局将彻底扭转。今日之苦,是为明日之安。我等镇守后方,更要确保这输送命脉之畅通无虞。”
他指着窗外繁忙的江面:“你看,这往来如织的漕船,运往前线的不仅是粮草军械,更是我江东夺取天下的决心与希望!我等在此,便是要确保这决心不失,希望不灭!”
陈砥肃然,深深一揖:“徒儿受教了。”
东西纵横三千里,江海陆疆皆战场。江东以其蓬勃的朝气、高效的运转和一批杰出将帅的支撑,同时在多条战线上与强大的曹魏及其潜在的盟友角力。虽前路漫漫,艰险未知,但这根新生的“砥柱”,正以其坚定的姿态,在惊涛骇浪中,巍然屹立。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魏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