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十年后,我等前朝功名,岂不成了废纸?”一个老秀才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
“废纸倒不至于,”王秀才叹道,“《新学令》补充说了,已有功名者,需至官府登记造册,经实务策论考校后,可按才酌情录用,或转入新学体系任教,这已是开恩了。”
“那又如何?终究是寄人篱下!”李员外愤然起身,“老夫这就去联络乡梓,上书大夏王!此令断不可行!祖宗成法,岂能轻废!”
看着李员外拂袖而去的背影,赵老爷也愁眉苦脸:“十年…十年后,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若考不上省学,又不愿学手艺,可怎么办?难道真让他去当个匠人?”
“赵老爷,”陈安正色道,“令郎若能在秀才阶段打好基础,通晓算学、明辨事理,即便不入府学,凭此根基去专科学院学个五年,出来亦是栋梁之才!
总好过如今,只会吟风弄月,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坐吃山空吧?”
绸缎商闻言,怔了半晌,最终长长叹了口气,颓然坐下。
茶馆里的议论并未停歇,但风向已然悄悄转变。
从最初的震惊与愤怒,逐渐分化出忧虑、思考,甚至一丝对新路的期待。
大夏王张行这一纸《新学令》,如同在蜀中大地上投下了一块巨石。
它砸碎了延续千年的科举迷梦,也强行撬开了通往一个更重实务、更讲效率、更唯才是举的未来的大门。
无论士绅们是痛心疾首还是半信半疑,变革的巨轮已经轰然启动。
十年之期,开始倒数,蜀中的天,注定要变了!
喜欢从少爷到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少爷到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