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死讯传来,那些你口中应该讲究同僚之谊、忠义之道的前明官员,可有几人登门吊唁?送过一文钱的奠仪?人走茶凉,凉薄至此,夫君难道还看不清吗?”
李氏的话语如同冰冷的针,刺破了张继宗最后一丝虚幻的坚持,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脸色苍白。
李氏握住他的手,声音放得更柔,却带着洞悉世情的沧桑:
“夫君,你饱读诗书,当知王朝兴替,自古皆然!大明…它病了,病入膏肓,积重难返了!
关外建虏虎视眈眈,关内流寇蜂起,天灾连年,官吏贪腐,民不聊生!这样的朝廷,这样的世道,它…它还能走多远?
父亲他…他并非贪生怕死!他是看透了,他是想在绝境之中,为我们张家,也为他自己,寻一条真正的生路啊!”
她看着丈夫眼中剧烈挣扎的痛苦,继续道:
“夫君,你想想小宝!想想我们!若父亲真如你所愿,战死殉国,留下我们孤儿寡母在这乱世,无依无靠,面对那些凉薄的世态炎凉。
甚至可能连小宝生病都请不起良医…那样的结局,难道就是你想要的忠孝节义?父亲他选择了一条艰难却可能带来生机的路,他保全了我们全家!
更难得的是,大夏王待父亲如此厚恩,不仅没有杀他,更是委以重任,接来我们全家,救小宝于生死边缘!这份恩义,难道不值得父亲效忠?难道不值得你我感念?”
李氏的话语,没有高深的道理,只有最朴素、最贴近现实的利害与亲情,她描绘的另一种可能的悲惨景象,让张继宗不寒而栗。
喜欢从少爷到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少爷到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