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想起古籍里祈雨需“洁身净心”,又补充道:“坛场周围需用净水洒过,参与祈禳的人都要沐浴更衣,不得沾染荤腥。”
“好好好,我这就去办!”李员外连忙起身,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带着家丁匆匆离去,马车轱辘声远去时,还能听见他在吩咐管家“赶紧召集人手,去龙王庙搭台子”。
待李员外走后,叶法善有些紧张地走到玄阳子面前,低声问:“师父,我从未主持过祈禳,若是……若是祈不来雨,岂不是让百姓失望,也坏了道馆的名声?”
玄阳子睁开眼,目光温和却有力量:“祈不来也无妨。天地有常,寒来暑往,雨落晴出,皆有定数,非人力所能强为。”他拿起案上的一本《淮南子》,翻到“天文训”那一页,“你只需尽人事,顺天意,便是修行。”
他顿了顿,指尖点在书页上“风雨者,阴阳之化也”几个字上:“记住,祈雨的关键在‘顺’——顺时节,此时入秋,阴气渐生,正是雨气萌动之时;顺云气,云行则雨随;顺地力,土地干裂,正是渴盼甘霖之象。不是硬求,是‘请’,请天地赐雨,润养万物,就像你踏罡时‘顺势而为’,道理是一样的。”
叶法善点头记下,心里的焦虑消了些。他转身去了道馆的藏书阁,那是间靠着后山的屋子,窗户对着一片竹林,风吹叶动,沙沙作响,倒能让人静下心来。藏书阁里的书大多是线装古籍,纸页泛黄,带着淡淡的霉味和墨香。他从书架上翻出《河阳县志》,里面记载着本地的风土人情、水文气象,他一页页翻看,从“岁时记”里找到近十年的降雨记录,发现每年立秋后第一场降雨前,西方总会先起一缕淡青色的云,像条飘带,民间叫“雨带云”,云起后三日,必有雨至。
他又从《青云观祈禳要录》里看到,祈雨当用“坎”“巽”二卦,坎主水,巽主风,风动则云行,云行则雨降,步罡时当踏此二卦位,引水气、聚风息。书中还画着祈雨符的样式,符纹如流水蜿蜒,旁注“需以真心感之,方能动天”。
叶法善把这些都抄在纸上,字迹工整,像他穿越前做读书笔记时一样认真。他还特意去镇上找了几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坐在老槐树下的石头上,听他们讲往年下雨前的征兆。
“下雨前啊,蚂蚁会搬家,一队队的,扛着卵往高处爬,那队伍比赶集还热闹。”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抽着旱烟,烟杆敲了敲鞋底,“燕子也飞得低,翅膀都快擦着地了,像是在找虫子,其实是因为空气潮,虫子飞不高。”
另一个老农接话道:“还有蚊子,下雨前那蚊子啊,跟疯了似的,往人身上扑,咬得你直跺脚——那是潮气引的,它们比人灵多了。”
叶法善听得仔细,把“蚂蚁搬家”“燕低飞”“蚊聚”都记在纸上,这些都是古籍里没写的,是百姓们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比书本更鲜活。他又抬头看了看天,依旧是万里无云,太阳晒得人头皮发麻,但他想起玄阳子说的“顺天意”,心里反倒踏实了些。
回到道馆后,他在沙盘上推演祈禳的时辰与方位——根据星象,三日后的辰时,北斗斗柄指向东南,巽位当令,正是引风聚云的好时机;坛场设在龙王庙前,那里地势稍高,又靠近河边,虽河水已浅,却仍有地气相连,便于引动水气。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坛场搭好。叶法善站在窗前,望着干涸的天空,心里没有了先前的紧张,只有一种平静的笃定。他想起穿越前学过的“天人合一”,此刻才真正明白,所谓沟通天地,不过是顺应自然的节律,用一颗敬畏之心,连接起人与自然的呼吸。
他伸出手,感受着干燥的风从指尖流过,心中默念:愿天地垂怜,润我苍生。风穿过窗棂,带着远处田野的气息,仿佛在回应他的祈愿,那气息里,似乎已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湿润。
喜欢叶法善:以道镇唐,力挫西域异教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叶法善:以道镇唐,力挫西域异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