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台的晨课铃声穿透薄雾,从三清殿方向悠悠传来,清越如玉石相击,在山谷间荡开层层回音。王道宗的书房里,窗纸已被晨光染成淡淡的金红色,案上的铜炉里,沉水香依旧袅袅,与窗外飘进来的草木清气缠在一起,酿出一股让人宁神的气息。
叶法善正指着《楼观内丹要诀》中那张泛黄的“周天图”,图上用朱砂描的任督二脉像两条蜿蜒的红蛇,在人体轮廓上盘绕。他指尖点在图中眉心处那个小小的红点上,那里标注着“上丹田”三个字。
“您看这里,”叶法善的声音在安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家师玄阳子曾说‘上丹田为神府,藏神之所’,晚辈这些日子琢磨着,倒觉得这更像一处‘能量中枢’——就像长安城的太极宫,百官在此议事,政令从此发出,是整个都城的核心。”
他抬手指着图中从下腹部延伸向上的任脉:“您看这任脉,从下往上输送‘精’的力量,就像漕运沿着渭水把粮草送进长安;而督脉从上往下引导‘神’的指令,好比圣旨从太极宫传到各州府。这两条脉在眉心的‘中枢’交汇,一升一降,才能完成整个周天运转,就像长安的漕运与政令相辅相成,才能让都城安稳。”
“能量中枢?”王道宗捻着自己花白的胡须,指腹摩挲着光滑的须尖,眼中精光闪烁。他研修道法六十余年,听过的关于丹田的解释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有说“上丹田藏魂”的,有说“上丹田为天”的,却从未有人用“中枢”来比喻,更别说是联系长安城的格局。这说法新奇得像春日里头茬冒出的笋尖,带着股破土而出的锐气,却偏偏点透了任督二脉联动的本质。
“你这比方,倒让老道想起一件事。”王道宗忽然站起身,动作虽缓,却透着一股利落。他走到书架最深处,蹲下身,从一个积着薄尘的木盒里翻出一卷泛黄的帛书。帛书用细麻绳捆着,解开时,绳子发出“啪”的轻响,带着岁月的脆意。
“这是前朝陶弘景真人的《养生延命录》孤本,”王道宗将帛书摊在案上,小心翼翼地展开,生怕扯破了脆弱的绢帛,“你看这里,”他指着帛书中段,那里用朱砂画着简略的人体骨骼图,每一节骨头旁边都标着对应的星名,“上面说‘人身上下有三百六十节,对应周天星度’。按你的说法,这三百六十节,是不是就像长安的坊市街道,是‘能量流通’的路径?”
叶法善凑近细看,帛书上的朱砂虽已褪色,却依旧能看出笔触的细腻。人体的颈椎、腰椎被画成一串相连的圆圈,旁边标着“角宿”“氐宿”等星宿名,竟与现代解剖学中人体骨骼的节段划分隐隐相合。而“对应星度”的说法,又暗合了道家“人体小宇宙,天地大宇宙”的核心思想。
“正是!”叶法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指着帛书上的脊椎部位,“您看这脊椎,从上到下贯穿全身,就像长安的朱雀大街,北连宫城,南接明德门,是贯通南北的主干道。若是朱雀大街堵了,东西两市的货物就运不进来;若是脊椎这‘主干道’淤塞了,四肢百骸的‘能量’也流通不畅。”
他又指着骨骼图上的关节处:“这些关节,就像坊市间的路口,比如东西两市的十字街,是能量转换的关键处。若路口顺畅,人走车跑都方便;若关节灵活,气血也能流转自如。所以晚辈觉得,不管是治病还是修道,其实都是在‘疏通道路’——把淤塞的经脉打通,让能量像长安的车马一样,行得顺畅。”
王道宗闻言,竟抚掌大笑起来,笑声洪亮,震得案上的茶盏都微微发颤。“妙哉!妙哉!”他连说两个妙字,眼角的皱纹因笑意挤在一起,像两朵盛开的菊花,“玄阳在信里说你‘读书多却不死板,能从旧理中看出新意思’,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老道研究这帛书三十年,总觉得‘星度对应’是虚言,是古人故弄玄虚,经你这么一说,才明白是自己钻了牛角尖——哪是什么虚言,分明是古人用星象来比喻人体运行的规律,把看不见的能量流转,用看得见的星度来解释!”
一旁的青禾捧着个粗瓷茶盏,小口小口地啜着茶水,听得似懂非懂。他知道叶法善常说些“能量”“规律”之类的词,起初觉得古怪,像是在说天书,可每次说出这些词,总能被王道宗这样的高人认可,甚至引得老道拍手叫好,便渐渐明白,这些听着陌生的词里,藏着比寻常道法更深的道理。就像长安西市卖的波斯琉璃镜,看着与寻常铜镜不同,却能照得更清楚。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书房外传来道士们演练剑法的呼喝声,整齐有力。王道宗带着叶法善穿过几重院落,来到楼观台的斋醮法坛。法坛建在一个半尺高的石台上,四周用青石铺地,打扫得一尘不染。坛中央摆着三清塑像,塑像前是三足铜炉,炉中插着三炷高香,烟气笔直向上,不散不斜,显是灵力凝聚的迹象。坛边插着八面幡旗,分别绣着八卦图案,风一吹,幡旗猎猎作响,却偏偏吹不散那笔直的香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叶法善:以道镇唐,力挫西域异教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叶法善:以道镇唐,力挫西域异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