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光煦在沉睡中依旧不安稳,眉头紧锁,仿佛在梦魇中与那些纠缠他的记忆碎片继续搏斗。“镜子背面”这句含糊的警示,像一枚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林峻和苏雨晴心中漾开层层疑虑。是单纯的呓语,还是某种关键的隐喻?他们暂时无法从他那里得到更多解释。
当前,两条清晰的线索摆在面前:陆光煦感知中那片模糊的、与水相关的“坐标”,以及郑怀山留下的、指向加拿大温哥华一位顾姓学者的地址。两条线都至关重要,一条可能指向“隐修会”的终极目标,另一条则可能揭示其历史的源头。
“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林峻在临时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墙上投影着巨大的地图,一边是标注着可能水域的国内区域,另一边是加拿大西海岸的详细图,“我们必须双线并进,同时调查!”
经过慎重评估和上级批准,行动计划迅速制定:
**A线(坐标调查):** 由林峻亲自负责,依托国内力量,结合陆光煦提供的“水、黑暗、模糊的塔或礁石”等有限信息,对符合条件的大型湖泊、水库、特定海域进行排查。重点区域包括曾有过“隐修会”早期活动痕迹的清源水库周边更大水域、以及国内几个已知存在类似“塔”或“礁石”地标的大型深水湖区及部分沿海区域。技术部门将尝试利用卫星遥感、水下声呐数据,寻找任何可能与“异常信号”或“隐藏结构”相关的蛛丝马迹。同时,加大对沈宏毅、周秉坤等人的审讯力度,看他们是否知晓与特定水域相关的秘密。
**B线(海外溯源):** 由苏雨晴牵头,李涛(伤势未愈,但坚持负责信息支援)提供远程技术支持,立即动身前往加拿大温哥华。通过与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及国际刑警的合作,核实那个地址,寻找那位顾姓学者。此行风险未知,对方是敌是友亦不明朗,需极度谨慎。
“苏警官,海外行动,安全第一。”林峻神色凝重地叮嘱苏雨晴,“我们对那个顾姓学者一无所知,温哥华也可能有‘隐修会’的眼线。一切见机行事,如有危险,立刻撤离。”
“明白。”苏雨晴点头,她深知此行责任重大。那个地址,可能是通往真相的捷径,也可能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行动立即展开。
**A线:** 林峻坐镇国内,庞大的排查机器开始运转。卫星图像被一帧帧分析,重点水域的历史水文资料、地质勘探记录被重新调阅。一支由地质学家、水下考古专家和刑侦技术人员组成的联合小组开始对几个优先等级最高的区域进行实地勘察,使用最先进的水下机器人进行扫描。对沈宏毅等人的审讯也加大了力度,着重追问是否听说过与“水底之门”、“古老坐标”相关的传说或项目。
进展缓慢而繁琐。水域范围太大,信息过于模糊。数天过去,除了排除掉几个可能性较低的区域,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太平洋里寻找一颗特定形状的石子。
**B线:** 苏雨晴带着一名精通英语和刑侦的助手,经过长途飞行,抵达了温哥华。与当地警方取得联系后,他们立刻对郑怀山提供的地址进行了核实。
那是一座位于温西区、环境清幽的独栋住宅,登记在一个名为“顾临渊”的华裔名下。根据有限的外部资料显示,顾临渊,男,约七十岁,原籍中国,四十年前移居加拿大,职业登记为“独立学者”和“古董收藏家”,深居简出,社交活动极少,经济状况似乎不错,但来源不明。
独立学者,古董收藏家——这与陆光煦转述的“研究非正常感知与古老传承”的描述,有一定吻合度。
没有打草惊蛇,苏雨晴决定先进行外围调查。他们走访了顾临渊的邻居,得到的反馈大多是“一位很有礼貌但不太与人来往的老先生”、“家里有很多奇怪的老物件”、“偶尔有访客,看起来也都挺神秘的”。
在监控了住宅两天,确认没有异常人员往来后,苏雨晴决定正面接触。
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苏雨晴独自一人,按响了那座住宅的门铃。片刻后,门开了,一位穿着中式对襟上衣、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如鹰的老者出现在门后。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精神得多。
“顾临渊先生?”苏雨晴用中文礼貌地问道,同时出示了证件(以文化交流学者身份为掩护),“冒昧打扰,我是来自中国的苏雨晴,有些事情想向您请教。”
顾临渊的目光在苏雨晴的脸上和证件上停留了几秒,那眼神仿佛能穿透表象,直抵内心。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没有惊讶,也没有欢迎。
“我不记得与您有约,苏小姐。”他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古老的腔调,“而且,我早已不参与任何公开的学术活动了。”
“是关于一位故人,郑怀山先生托我来的。”苏雨晴直接抛出了关键名字,同时仔细观察着对方的反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罪裁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罪裁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