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号,《我不是药神》的项目,如同在悬崖边上行走。
外界舆论的狂风暴雨并未停歇,而许昊,已然带领着他的核心团队,一头扎进了上海那充满烟火气与冰冷现实的片场。
这不是《人在囧途》那种带着喜剧色彩的公路片,也不是《仙剑三》那般飘逸出尘的仙侠世界。
这里是现实,是带着消毒水气味、充斥着绝望与希望呐喊的战场。
许昊知道,他必须收起所有的玩味与轻松,以绝对的敬畏和专注,去触碰这个沉重而神圣的题材。
没有传统的开机发布会,没有媒体长枪短炮的围堵。
在一个略显阴沉的早晨,《我不是药神》剧组在上海一处破旧的街区悄然开机。
简单的拜神仪式后,许昊站在所有主创和演员面前,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各位,我们即将开始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拍摄,更是一段旅程,一次对生命、法律和人性的叩问。我知道外面有很多声音,有期待,有质疑,也有阻挠。但在这里,在这个片场,我们只有一个目标——真实。”
他目光扫过徐峥、张译、王传君、谭卓等人:
“忘掉你们过去的角色,忘掉外面的喧嚣。从今天起,你们就是程勇、曹斌、吕受益、刘思慧……我要看到你们的挣扎,感受到你们的痛苦,触摸到你们的灵魂。我们一起,把这件事做好。”
他的话语没有慷慨激昂,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让所有人的神色都凝重起来。
开机第一天,气氛就是紧绷而专注的。
许昊的导演方式,与李国立导演的沉稳老辣不同,他更像一个敏锐的猎手和严格的学者,死死咬住“真实”二字不放。
第一场戏,是程勇在神油店百无聊赖的日常。
徐峥下意识地带入了一些《人在囧途》里那种略带夸张的市井气。
“停!”
许昊坐在监视器后,拿起对讲机,
“徐峥老师,不对。”
他走到徐峥面前,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程勇此刻不是喜剧人物,他是一个被生活压弯了腰,看不到前途,连房租都交不起的失败者。他的‘痞’是外壳,里面是空的,是麻木的。你的眼神里,要有那种被现实磨平了所有棱角后的‘空’。”
徐峥愣了一下,沉思片刻,点了点头。
又试了几条,他终于收敛了所有外放的表情,眼神变得浑浊、疲惫,那种底层小人物的无力感瞬间扑面而来。
许昊看着监视器,终于吐出一个字:
“过。”
对于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许昊的要求近乎“苛刻”。
他要求王传君在开拍前,必须再去医院血液科观察白血病患者,不仅要看他们的病容,更要体会他们面对医生、家人时的眼神,以及那种对“生”的卑微渴望。
一场吕受益第一次到神油店找程勇的戏,王传君戴着口罩,眼神怯懦。
“传君,你的眼神不对。”
许昊再次叫停,
“你不是在演一个病人,你就是病人。你看到程勇,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但你又怕吓跑他。那种卑微、讨好,以及眼底深处一丝不敢熄灭的希望,都要有。”
一遍,两遍,三遍……王传君被“折磨”得几乎虚脱。
在拍了十七条之后,当王传君摘下口罩,露出那个讨好、卑微又带着一丝希望的笑容,说出“吃个橘子吧”时,整个片场一片寂静,几个女性工作人员瞬间红了眼眶。
许昊看着监视器里那个笑容,久久没有说话,最终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好,就是它了。准备下一场。”
执行导演康洪雷的存在,至关重要。
他擅长群像调度和情感渲染,往往能捕捉到许昊因为过于追求“真实”而可能忽略的戏剧节奏和情感浓度。
“许导,这场病友群主们来感谢程勇的戏,氛围可以再烘托一下,让那种底层人抱团取暖的温暖感更足一点,和后期的悲剧形成更强对比。”
康洪雷建议道。
许昊从监视器上抬起头,思考片刻,点头同意:
“好,康导,按您的想法来,群演的情绪您来把控。”
两人一个负责把握宏观的情感脉络和现实主义基调,一个负责精准的现场调度和演员深度挖掘,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拍摄绝非一帆风顺。
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各方的“关切”和“提醒”传到许昊这里。
小乔和安宁负责处理这些外部压力,尽量不让其影响到剧组创作。
许昊的应对策略是:
坚持剧本内核不动摇,但在具体台词和细节呈现上,做到极致严谨,不给任何人留下“煽动”或“抹黑”的口实。
每一场敏感戏份拍完,素材都会由专人严格保管。
王志等人操控的媒体,不时放出“《药神》剧组遭遇审查危机”、“题材敏感恐难上映”等负面消息,试图扰乱军心。
许昊在剧组下了死命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都重生了,当个海王怎么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都重生了,当个海王怎么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