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攥着宋理宗亲笔题的“江湖抗蒙总调度”令牌,指尖都能感受到象牙牌面的温润。这玩意儿分量不轻,不只是块令牌,更是朝廷给丐帮的一张通行证,也是把沉甸甸的责任压在了我肩上。离开临安的前一晚,我又去了趟城南的布庄,苏云正等着给我送最新的情报。
“林长老,这是临安分舵整理的江湖势力名录,你看看。”苏云把一本线装册子塞给我,册子边缘都被翻得起了毛,“除了全真、峨眉这些咱们熟的,还有武当、崆峒这些门派,最近都有些动静。”
我借着油灯的光翻了翻,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门派的驻地、掌门姓名,甚至连门派里的核心高手、擅长的武功都标得清清楚楚,临安分舵的弟子做事确实细致。翻到最后一页,一行红笔字格外扎眼:“净衣派余孽吴天,近日联络崆峒派副掌门马元,行踪诡秘。”
我眉头一拧,吴天这小子还真是阴魂不散。柳长风叛乱被平后,这小子就跟老鼠似的钻了空子跑了,没想到现在竟然勾搭上了崆峒派。崆峒派向来中立,要是被吴天挑唆着跟丐帮对着干,组建抗蒙联盟的事怕是要横生枝节。
“苏云,你盯着吴天的动向,有任何消息立刻用飞鸽传去襄阳。”我把册子揣进怀里,又叮嘱道,“另外,跟静玄师太说一声,我回襄阳后就召开联盟大会,让峨眉派派些得力弟子提前过来帮忙筹备。”
苏云点点头,又从包袱里拿出个小瓷瓶:“这是师姐让我带给你的金疮药,改良过的,比之前的见效快。你这一路少不了奔波,可得多注意安全。”
我接过瓷瓶,心里暖乎乎的。苏晴总是这样,嘴上不怎么说,却处处替我着想。跟苏云道别后,我连夜召集陈石他们,天不亮就出了临安城。这次回襄阳没走官道,一来怕主和派的人使绊子,二来也想顺路看看沿途的分舵情况。
离开临安地界,往襄阳走的路上,随处可见流离失所的流民。蒙古人虽没大举南侵,但小股骑兵时不时就会袭扰边境,抢了粮食就跑,害得百姓们只能背井离乡。有好几次,我们都遇到了丐帮的弟子在路边给流民施粥,看到他们身上的补丁衣服,我心里既难受又欣慰。难受的是百姓受苦,欣慰的是丐帮弟子没忘了初心。
路过黄州的时候,黄州分舵的舵主周铁头特意在路口等着我们。这老小子是个糙汉子,脸上一道刀疤从额头划到下巴,据说是当年跟黑风寨交手时留下的。他见到我,老远就扯开嗓子喊:“林长老!可把你盼来了!”
“周舵主,辛苦你了。”我翻身下马,拍了拍他的肩膀,“流民安置得怎么样?”
周铁头叹了口气,往路边的破庙指了指:“都安置在这儿了,就是粮食不够。咱们分舵的存粮撑不了半个月,我正琢磨着去跟当地官府要,可那些官老爷们推三阻四的,压根不待见咱们。”
我跟着他走进破庙,庙里挤得满满当当,老人孩子蜷缩在墙角,不少人脸上还带着病容。一个丐帮弟子正给一个发高烧的小孩喂药,见我进来,赶紧站起身行礼。我摸了摸小孩的额头,烫得吓人,心里咯噔一下。
“这几天发烧的人多吗?”我问那弟子。
“回长老,已经有十几个了,大多是孩子。”弟子低着头,声音有些哽咽,“我们只有些普通的草药,根本不管用。”
我立刻从包袱里掏出苏云给的金疮药,又翻出随身携带的急救包。这急救包是我穿越时贴身带的,里面有退烧药、消炎药,还有些纱布棉签,一直没舍得用,现在正好派上用场。我让陈石烧些开水,把药片碾碎了兑在水里,一点点喂给那小孩。
“周舵主,你让人去附近的药铺买些金银花、柴胡,熬成汤药给大家喝,能预防风寒。”我一边给另一个生病的老人包扎伤口,一边说道,“粮食的事你别担心,我写封信给黄州知府,就说这些流民都是将来抗蒙的预备力量,他要是敢不管,我就直接把状告到宋理宗那儿去。”
周铁头眼睛一亮:“还是林长老有办法!我这就去办!”
我找了块破木板当桌子,提笔写了封信。信里没绕弯子,直接点明流民安置对边境稳定的重要性,又提了句自己现在的“江湖抗蒙总调度”身份,最后加了句“若粮草不济,恐生民变,届时朝廷追责,知府大人难辞其咎”。写完后我盖上随身携带的丐帮执法长老印章,让周铁头立刻派人送去。
果然,没过半天,黄州知府就派人送来了两车粮食和一批药材,还装模作样地亲自过来慰问了一番。看着流民们终于能吃上热饭,喝上汤药,我心里才算踏实了些。离开黄州的时候,周铁头带着分舵的弟子送了我们老远,还一个劲儿地说:“林长老,将来抗蒙,黄州分舵的弟子随叫随到!”
一路颠簸了十几天,终于看到了襄阳的城墙。远远望去,襄阳城的城楼比我离开时又加固了不少,城门口的士兵穿着崭新的铠甲,站姿笔挺,城墙上的烽火台也比之前多了几座。看来曹友闻这几个月没闲着,把襄阳的防务打理得挺像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丐帮神丐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丐帮神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