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揣着颗七上八下的心,跟着传旨太监踏进了临安皇宫。朱红宫墙高耸入云,琉璃瓦在太阳底下闪着晃眼的光,跟我在襄阳见惯的青石板路、土坯房比起来,简直是两个世界。太监尖着嗓子在前头引路,脚步声踩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回响,每一步都像踩在我心尖上。
说实话,来之前我是真没底。宋理宗召我入京“述职”,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丐帮这些年势头太盛,襄阳保卫战又一战成名,江湖上提起“丐帮林长老”,比提起某些朝廷官员还响亮。主和派那群人早就看我们不顺眼了,肯定在皇帝跟前没少吹阴风,说我们拥兵自重、意图不轨。耶律齐劝我多带些人手,我却只带了陈默和两个丐帮精锐,一来是不想落人口实,二来是在人家的地盘上,人多也没用,真要出事,皇宫里随便出来一队禁军就能把我们包圆了。
穿过几道宫门,终于到了金銮殿。殿内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一个个穿着官服,表情严肃得跟庙里的泥菩萨似的。正上方的龙椅上,坐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面色有些苍白,眼神却透着一股帝王特有的审视意味,想必就是宋理宗了。
我深吸一口气,按照来时打听好的规矩,跪倒在地:“草民林越,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宋理宗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林长老在襄阳抗蒙有功,朕早已听闻。今日召你前来,是想听听你对当前时局的看法。”
我刚站起身,还没来得及开口,人群里就走出一个胖乎乎的官员,穿着紫色官袍,看品级不低。他斜睨了我一眼,语气带着几分不屑:“陛下,臣有本启奏。这林越虽是丐帮长老,说到底不过是江湖草莽,不懂朝廷礼法。如今丐帮势力日渐壮大,遍布江南江北,弟子不下十万,且私设军队‘破蒙军’,囤粮积草,私藏兵器,已然成了尾大不掉之势。臣以为,当速速削其兵权,将丐帮弟子编入官军,由朝廷统一调度,方能防患于未然。”
这话一出,旁边几个官员立刻附和起来:“王大人所言极是,江湖势力不受朝廷节制,久必生乱。”
“丐帮弟子多为流民乞丐,成分复杂,若任由其发展,恐成叛乱之祸。”
“襄阳一战,丐帮虽有功劳,但也借机扩充实力,其心可诛啊!”
好家伙,这是上来就给我扣帽子啊。私设军队?破蒙军是为了抗蒙组建的,兵器粮草都是我们自己筹集的,从没拿过朝廷一分钱,怎么就成了“尾大不掉”?我心里冷笑一声,面上却不动声色,等着宋理宗开口。
宋理宗皱了皱眉,看向我:“林长老,众卿所言,你可有话说?”
我往前迈了一步,朗声道:“陛下,各位大人,草民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首先,关于丐帮的实力。”我清了清嗓子,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有力,“丐帮弟子虽多,遍布天下,但我们的宗旨从来都是‘扶危济困,抵御外侮’。这些弟子,大多是流离失所的百姓,若不是蒙古南侵,家园被毁,谁愿意背井离乡,沦为乞丐?我们组建破蒙军,不是为了对抗朝廷,而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保卫大宋的江山。襄阳之战,破蒙军弟子伤亡近三千,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难道在各位大人眼里,就成了‘扩充实力’的罪证?”
我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附和的官员,继续说道:“其次,关于‘私设军队’的说法。丐帮从未受过朝廷一兵一卒、一粒粮草的资助,破蒙军的武器是弟子们自己打造的,粮草是我们乞讨、耕种所得,何来‘私设’之说?倒是朝廷的官军,在蒙古来袭时,有多少人望风而逃,有多少人不战而降?襄阳保卫战初期,若不是丐帮弟子拼死抵抗,拖延时间,朝廷的援军能否及时赶到,还未可知。”
“你放肆!”刚才那个胖乎乎的王大人气得脸都红了,“小小草莽,竟敢污蔑官军!”
“草民不敢污蔑官军,只是陈述事实。”我毫不退让,“草民是历史系研究生……哦不,草民自幼研读史书,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如今蒙古铁骑踏遍北方,西夏已岌岌可危,金国灭亡在即,下一个目标就是我大宋。蒙古大汗窝阔台虽已病逝,但蒙古的实力并未削弱,汗位之争一旦结束,他们必将再次大举南侵。到那时,仅凭朝廷的官军,能否守住大宋的江山?”
我从怀里掏出一卷纸,这是我来之前整理的蒙古军动向情报:“陛下,这是丐帮情报网近三个月收集的蒙古军情报。蒙古在漠北已集结兵力二十万,其中骑兵十万,步兵十万,且在加紧打造回回炮、攻城云梯等攻城器械。西路军已逼近四川,东路军在江淮边境蠢蠢欲动,中路军更是虎视眈眈盯着襄阳。这些情报,丐帮从未隐瞒,一直及时上报朝廷,不知各位大人是否看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丐帮神丐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丐帮神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