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指尖轻颤。
掌心玉简微热。
识海中那幅残缺的气血流转图再度浮现。
此前七日潜修已将“沉渊引气法”打磨至十二式雏形,但真正核心的炼化机制仍如雾中观火,看得见轮廓,抓不住脉络。
他闭目凝神,不再急于运转功法。
而是以《虚空古经》第三重为基,将自身经脉虚拟成一道透明通道,在识海中逐寸还原《黑水劲》所载路线。
涌泉、命门、膻中三处节点率先亮起,与他体内真实经络高度重合。
不同的是,《黑水劲》在此三穴并非蓄力或转圜,而是形成一种向下的牵引势,仿佛要将全身气血尽数导入地底。
这不是简单的导引下行。
林风察觉到一丝异样——每一次模拟运行,混沌熔炉底部都会泛起轻微震感,如同某种共鸣被唤醒。
他放缓节奏,重新推演第七次循环时的情景。
当时肩胛滞涩区域首次松动,并非因元力冲刷增强,而是足底传来一股反向压力,自下而上推动能量回流。
原来如此。
“沉渊”并非压制,而是借外力平衡内压。
地气从涌泉涌入,填补体内空隙,使躁动元力无处可逃,只能被迫归顺主脉。
这种思路跳出了传统炼化依赖意志强压的框架,转而利用环境势能构建稳定场域。
他立即调整模型,将混沌熔炉底部虚接大地,模拟地气反灌。
这一次,不再强行引导元力冲击肩胛旧伤。
而是让虚感能量自足底缓缓升起,如同潮水漫过礁石,温柔却持续地冲刷阻塞处。
一次。
两次。
第五次循环时,滞涩感出现细微裂痕。
第七次,整片区域经络微微发烫,似有陈年淤积开始松动。
有效。
林风没有停歇,趁势深入解析《黑水劲》另一关键片段——“断流截脉”。
此前仅将其视为能量截断技巧。
如今结合清心散药效数据与吞噬记忆碎片中的波动频率,他意识到这更像是一种识别机制。
回溯“毒蛇”运功瞬间,其阴寒血气具有三个明显特征:震荡频率极低,传导路径呈螺旋状,且伴随精神层面的压迫反馈。
这些都不是单纯属性差异,而是能量携带的“身份标识”。
若能建立识别系统,便可在杂质入体初期就将其拦截,而非等到污染扩散后再耗费精力清除。
他在泥丸宫下方设一虚拟节点,命名为“断流阀”,并输入三项判定标准:频率阈值、传导模式、精神扰动强度。
当模拟异种能量侵入时,系统自动比对参数,一旦匹配三项指标,立即封锁上游经脉。
首次测试,百分之八十七的污染流被成功截留。
剩余部分因失去主脉支撑迅速衰减,最终在抵达心脏前彻底瓦解。
效率远超以往靠意志硬抗的方式。
林风睁开眼,呼吸平稳。
掌心玉简温度回落。
但他并未停止,反而将这一机制进一步拆解,设想如何将其融入日常炼化流程。
过去吞噬所得能量驳杂,需长时间提纯,常导致力量虚浮甚至反噬。
若能在炼化初期就完成精准剥离,不仅能提升效率,更能降低心魔风险。
他开始构建多级过滤体系。
第一层设于任脉入口,感应能量波动频率,排除异常震荡源。
第二层布于膻中穴,分析属性构成,区分正邪、阴阳、五行偏向。
第三层置于识海边缘,结合心神反应判断是否具备攻击性或精神污染倾向。
三重验证通过后,才允许能量进入混沌熔炉进行转化。
这套系统若能实现,意味着吞噬不再是被动承受,而是可控筛选的过程。
他继续推演,发现“断流阀”还可动态调节。
面对高强度冲击时自动收紧,防止溢出。
平缓状态下则适度开放,避免误判自身元力波动造成运行中断。
甚至可针对不同敌人预设模板。
例如再次遭遇类似“毒蛇”的阴寒类对手时,提前激活对应识别模式。
思维渐入深处,林风不再局限于模仿《黑水劲》,而是尝试超越其原始设计逻辑。
既然“沉渊引气”能借地气稳势,“断流截脉”可主动拦截,何不将二者融合,衍生出更多应变技法?
他以“沉渊”为基底,设想七种变式。
第一式“接地生根”,快速锚定心神,防情绪波动引发能量震荡。
第二式“泥牛入海”,专克暴烈冲击,引导狂躁能量沉入地脉消解。
第三式“寒潭映月”,针对阴寒毒素,生成反向温场中和侵蚀。
第四式“逆流归源”,逆转部分污染路径,实现自我修复。
第五式“磐石镇脉”,强化经脉韧性,抵御外部探测压迫。
第六式“雾锁重楼”,制造虚假能量轨迹,干扰侦测仪器判断。
第七式“断川闭流”,即“断流截脉”的实战应用版,可在关键时刻切断敌方能量供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高武,我能吞噬万物请大家收藏:(m.20xs.org)高武,我能吞噬万物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