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的情绪波动再次冲击着她脆弱的生命体征,监测仪器发出刺耳的警报。
“不行!她不能再承受任何刺激了!”一个略显苍老但沉稳的声音响起,是负责救治她的军医,“必须立刻进行深度镇静,并转移至后方基地!这里的辐射和地质风险都太高了!”
模糊中,她感觉到针剂注入体内的轻微刺痛,一股强制的睡意如同潮水般涌来,将她重新拖回那片隔绝痛苦的黑暗之中。
当她再次拥有模糊的意识时,已经是在颠簸行进的路上了。她被安置在一辆经过改装、具备基本维生功能的运输车后舱。耳边是车辆引擎的轰鸣和车轮碾过不平地面的沉闷声响。偶尔,她能透过厚重的装甲缝隙,看到外面飞快掠过的景象——不再是苍茫的草原,而是变成了覆盖着皑皑白雪、遍布战争创伤的山林。他们已经离开了蒙古草原,正在向着南方,向着人类残存势力控制的后方基地转移。
车外,风声呼啸,带着严冬的凛冽。但在这风声之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些别的……声音?不是“摇篮”的嗡鸣,也不是战争的喧嚣,而是一种……低沉、压抑、仿佛来自大地肺腑的……叹息?这叹息声中,她仿佛又听到了王雷的怒吼,陈博专注敲击键盘的嗒嗒声,巴特尔苍凉的战歌,以及沈哲明最后那声温柔的“再见”……
是幻觉吗?还是这片土地,在永久地铭记着那曲英雄的挽歌?
她不知道。
运输车颠簸着,驶过被炸毁的桥梁旁临时搭建的浮桥,绕过巨大弹坑形成的湖泊,穿过死寂无声、只剩下断壁残垣的村庄。战争的伤痕,如同丑陋的伤疤,遍布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偶尔能看到零星的幸存者,如同幽灵般在废墟间搜寻着可能用得上的物资,他们眼神麻木,脸上看不到劫后余生的喜悦,只有深入骨髓的疲惫与茫然。
这一切的代价……太大了。
但,并非一切都是绝望。
在途经一个由残存军队和民众共同守卫的临时聚居点时,江华在药物导致的昏沉间隙,透过车窗,看到了废墟之上,一面虽然破损却依旧顽强飘扬的旗帜。看到了幸存者们用冻僵的手,相互搀扶着清理瓦砾,搭建简陋的庇护所。看到了孩子们在士兵的保护下,分发着有限的食物,眼中虽然仍有恐惧,却也闪烁着一丝属于生命本能的、微弱的希冀。
文明的火种,并未熄灭。
它就在这些卑微而坚韧的幸存者之间,就在这片被鲜血浸透、被泪水浇灌的土地之下,艰难地、却又无比顽强地,燃烧着。
运输车最终驶入了一个位于山脉腹地、戒备森严的地下基地。在这里,她得到了这个时代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医疗救治。她的身体在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自身顽强的求生意志下,开始极其缓慢地恢复。但精神的创伤,那个名为沈哲明的空洞,依旧日夜不停地啃噬着她。
她常常在梦中回到“摇篮”的核心,回到沈哲明最后凝望她的那一刻,然后在无尽的坠落感与失去感中惊醒,浑身被冷汗浸透。
直到某一天,一位负责心理评估的医生,在例行检查后,没有像往常一样记录数据,而是沉默了片刻,将一份用防水油布紧紧包裹、边缘甚至有些焦痕的物品,轻轻放在了她的床边。
那是沈哲明的笔记本,以及那块存储着97%数据、承载着“织网者”部分真相的磁性存储块。
“我们在清理观察站废墟时找到的,”医生的声音很轻,“它们被藏在一个加固的保险箱里,外面……是那几位牺牲同志的身体。”
江华颤抖着伸出手,指尖触碰到那冰凉而熟悉的封面,仿佛还能感受到沈哲明伏案疾书时的温度,感受到陈博最后将它贴身收藏时的决绝。
她缓缓地,将笔记本和存储块紧紧抱在怀里,如同抱住了逝去的一切,抱住了那未尽的使命,也抱住了……未来。
泪水再次滑落,但这一次,不再仅仅是悲痛。
“摇篮”已然沉寂,英雄已然长眠。
但路,还在脚下。
她必须走下去。
带着所有的记忆,所有的牺牲,所有的真相。
直到……黎明真正到来的那一天。
喜欢锦绣烬:关东寒霜请大家收藏:(m.20xs.org)锦绣烬:关东寒霜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