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的苏醒与“融合”后的状态,如同一剂强效的催化剂,注入了“星火”基地这口已然在高压下沸腾的大锅。她并未立刻投入具体工作,身体机能的恢复需要时间,意识与庞杂信息的整合更是一个漫长而凶险的过程。赵启明医生为她制定了严格的康复计划,其中大部分时间,她都在特殊的静室中,进行着外人难以理解的“冥想”——实则是尝试梳理脑海中那片由人类科学、“织网者”知识、战友意志交织成的混沌星海。
然而,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指引与验证。她偶尔清醒时与陈博渊等人的交流,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研究中的关键谬误或盲点,其视角之奇特,理解之深邃,令所有接触她的研究者既感震撼,又备受启发。她仿佛成了一个活着的“织网者”知识过滤器与翻译器,尽管这个过程对她自身而言,伴随着精神上的巨大负荷与痛苦。
在这位特殊“顾问”的间接引导下,加之南海数据的成功回收与破译进度大幅提升,“星火”计划,特别是其下属的“铁砧”强化项目,终于迎来了数颗真正意义上,足以在黑暗中点燃希望的“种子”。
第一颗种子,名为“进化”,扎根于生物学的禁忌土壤。
在基地最深层的生物隔离实验室(防护等级甚至超过了核生化标准),赵启明医生领导的团队,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牺牲了数批实验动物(均为自愿为研究献身的特殊品种)后,终于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他们基于沈哲明完整的生物数据图谱,以及从LCAES共生体(“彼岸花”原型)设计中剥离出的、相对最“安全”、最基础的“神经传导优化”与“细胞能量代谢增强”模块,结合人类基因序列进行了极限的适配与简化,成功合成出了初代生物增强剂——代号‘晨曦Ⅰ型’。
这并非黑泽教授那种粗暴的、旨在控制与武器化的改造,而是更加精微、更侧重于潜能激发与适应性提升。它的原理,是暂时性地、有限度地“欺骗”使用者的身体,让其进入一种类似沈哲明“适配者”状态的伪共鸣,从而大幅提升神经反应速度、肌肉力量、耐力以及对极端环境(包括能量辐射、精神压力)的耐受性。
第一位自愿接受注射的,是伤愈后意志最为坚定的王雷。注射过程伴随着巨大的痛苦与风险,他的体温一度飙升到致命高度,血管凸起如同虬龙,但在强大的意志和赵启明团队的全力维持下,他最终挺了过来。
效果是显着的。在随后的测试中,王雷的百米冲刺速度接近了人类理论极限,反应速度比顶级运动员快了三倍以上,能够在不借助额外氧气的情况下,在模拟的低氧高压环境中坚持超过半个小时。更重要的是,他对陈博渊实验室生成的、微弱模拟“收割者”精神干扰的场域,表现出了远超常人的抵抗力。
然而,“晨曦Ⅰ型”远非完美。其效果持续时间有限(根据个体差异为数小时至十几小时不等),过后会伴随严重的虚弱和器官负荷。长期使用的后果未知,是否存在成瘾性或不可逆的基因突变风险,仍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无疑是一柄锋利无比的双刃剑,给予了战士们与“收割者”杂兵单位短暂抗衡的可能,却也可能在未来埋下毁灭的隐患。伦理委员会为此争论不休,最终决定,仅在最高授权下,对经过严格筛选的“曙光”核心行动队员,进行有限度的、任务导向的应用。
第二颗种子,名为“利刃”,淬炼于物理学的无形之火。
陈博渊团队主导的、针对“收割者”能量护盾弱点的研究,在获得了南海实战数据(记录了苏婉婷最后时刻引导能量护盾以及“收割者”单位被谐振波影响的珍贵信息)和江华的间接点拨后,终于走出了理论模拟的范畴,进入了工程实践阶段。
他们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可供单兵携带的“收割者”护盾谐振波干扰器原型机。这台设备体积依然较大,相当于一个重型背包,能量消耗惊人,持续时间短暂,且干扰效果会因“收割者”单位型号和能量等级而异。但它的意义是划时代的——人类第一次拥有了能够直接、有效影响“收割者”最强防御手段的制式武器!
与此同时,能量武器小组也取得了进展。基于对“织网者”基础能量传导原理的理解,他们改进了早期实验性的个人能量护盾,虽然依旧无法完全抵挡“收割者”主武器的直接轰击,但对流弹、破片和低能级能量溅射的防御效果大大提升。一种发射灌注了特定调制能量的“破盾”弹头,也开始进入小规模测试阶段,尽管其有效射程和威力仍有待提高。
这些装备的出现,虽然粗糙、笨重且不稳定,却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曙光”行动队员在面对“收割者”常规单位时的生存几率和反击能力。它们如同原始人第一次掌握了磨制石斧与投矛,虽然依旧渺小,却终于拥有了伤害猛兽的可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锦绣烬:关东寒霜请大家收藏:(m.20xs.org)锦绣烬:关东寒霜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