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联盟”的整合如同一剂强效的肾上腺素,注入了人类文明这具一度因内耗和恐惧而僵硬的躯体。全球的资源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流动起来,星舰在船坞中昼夜不息地成型,士兵们在统一的号令下操练,科学家们摒弃门户之见共同攻坚。一种悲壮的、近乎狂热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基地、每一座工厂、每一艘出港的舰船。生存的压力,将分散的溪流强行汇成了奔涌的大江。
然而,在这片由钢铁、意志和紧迫感构成的洪流中心,“泰山”平台顶层,总指挥官江华的私人休息室内,却维持着一种异样的寂静。这里与其说是休息室,不如说是一个高度屏蔽的、与“织网者”网络进行深度连接的静默圣殿。房间四壁覆盖着能够吸收绝大多数能量波动和电磁信号的暗色材料,唯一的光源来自房间中央一个低矮平台上方悬浮的、由柔和白光勾勒出的复杂几何结构——那是通往“织网者”网络的稳定接口,一个基于沈哲明遗留的“钥匙”和联盟最新科技构建的、相对安全的通道。
江华盘膝坐在平台前的地面上,身着舒适的深灰色训练服,卸去了指挥官常服的威严,显得有几分单薄和脆弱。她闭着双眼,呼吸悠长而平稳,但微微蹙起的眉心和偶尔快速眼动(REM)的眼睑,显示她的意识正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她的双手自然地搭在膝上,右手掌心轻轻覆在胸前那枚生物晶体挂坠上,仿佛那是她与某个失落世界唯一的物理锚点。
在物质感官几乎被隔绝的此刻,她的“自我”正沿着那条由光芒构筑的通道,小心翼翼地滑向一个浩瀚无垠的意识之海——“织网者”网络。
最初的冲击永远是那种无边无际的广袤感。这里没有上下左右,没有时间流逝的明确刻度,只有信息的星河在流淌,是亿万年的记忆、观察和知识沉淀形成的庞大底噪。这底噪并非声音,而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意识本身的“存在感”,宏大、古老、非人,带着宇宙尺度的冰冷与宁静。初次接触者很容易在这片海洋中迷失自我,被同化,被吞噬。但江华不同。
她胸前的挂坠,以及她自身因多次深度连接而被潜移默化改变的生物电信号,如同一个独特的身份标识和稳定器。当她进入网络,那宏大的底噪并未消失,但在其深处,一些微弱的、带着特定“频率”或“色彩”的光点,会如同受到吸引般,向她汇聚。
这些光点,就是沈哲明。
不,更准确地说,是沈哲明的意识在融入这片网络时,留下的强烈印记、情感碎片和知识结构的残影。它们并非一个完整的、可对话的灵魂,更像是一本被撕碎、页码混乱、字迹模糊的日记,散落在这信息海洋的各个角落。
此刻,江华的意识正小心翼翼地触碰着其中一个光点。
涌入的不是连贯的语言,而是一段强烈的感官记忆:刺骨的寒冷,哈尔滨冬夜呼啸的风雪,中药铺里弥漫的、苦涩中带着微甘的草木气息,还有指尖触摸老旧医书纸张的粗糙感。紧接着,是一种混杂着忧虑与专注的情绪——那是沈哲明最初发现自己身体对本地未知病菌产生异常反应时的内心波动。没有画面,没有声音,只有纯粹的、属于“沈哲明”的“感觉”。
另一个光点带来的是破碎的知识片段:复杂的化学分子式如同瀑布般刷过,旁边穿插着关于某种菌株细胞壁结构的观察笔记,字迹(在意识层面呈现为一种“书写感”)潦草而急切,充满了探索的渴望。这是他在“松浦洋行”地下实验室,面对“彼岸花”真相时,那科学家本能压过恐惧的瞬间。
还有的光点,承载着更为私密的情感:一只温暖的手在黑暗中紧紧握住她的触感(属于江华自己,但在记忆中是从沈哲明的视角感受的),松花江边告别时那种混合着决绝与不舍的沉重心跳,以及在“摇篮”核心,决定进行反向同化、引导能量过载前,那短暂一瞥中蕴含的、无尽的爱意与遗憾。
这些碎片化的回响,如同星尘,环绕着江华的意识。她无法与他对话,无法询问,无法得到回应。她只是一个默默的收集者,一个徘徊在逝者记忆沙滩上的拾贝人。每一次触碰,都带来一阵尖锐的思念之痛,但同时,也是一种奇异的慰藉。他并未完全消失,他以这种破碎的形式,依然“存在”于这个他们共同试图守护的世界的底层结构之中。
然而,今天的网络连接,似乎与往日有些不同。
除了那些熟悉的、属于沈哲明的碎片,江华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网络本身更深层次的“躁动”。那宏大的、通常保持恒定“音量”的底噪,此刻仿佛被投入石子的湖面,荡漾开一圈圈紊乱的波纹。一些原本清晰稳定的信息流变得模糊、扭曲,偶尔还会闪过一些充满攻击性和破坏欲的、冰冷的信号碎片——那感觉,与“收割者”的能量签名极为相似,但又更加古老、更加…本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锦绣烬:关东寒霜请大家收藏:(m.20xs.org)锦绣烬:关东寒霜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