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客栈的清晨,是在远处码头隐约传来的号子声和巷口渐起的市井喧嚣中开始的。狄仁杰起身后,并未急于外出,而是在房中静坐片刻,将昨日所得信息在脑中细细梳理一遍。吴永德、四海货栈、晋中盐帮、江淮米行、前朝旧制账目……这些名词如同散落的棋子,等待着被他放入正确的棋盘格位。
用罢早饭,狄仁杰对曾泰道:“今日,我们便去这汴州城里,寻一处人流汇聚之地,摆上我们的医摊。”
“是,恩师。”曾泰应道,随即有些担忧,“只是昨日如燕姑娘提到,城中似乎多有眼线,我们如此公然露面,是否会……”
狄仁杰微微一笑:“越是藏在暗处,越是惹人猜疑。我等既扮作游方郎中,行医问诊便是本分,光明正大,反不易惹人怀疑。况且,这市井之中,消息最为灵通,三教九流汇聚,正是听风辨向的好去处。”
李元芳早已探明,在城南漕运码头与城西货栈区之间,有一片开阔的广场,俗称“聚贤场”,实则乃是各路脚夫、商贩、水手、闲汉聚集歇脚、交换信息之地,龙蛇混杂,热闹非凡。此地便是狄仁杰选定的今日“行医”之所。
辰时末,狄仁杰与曾泰便来到了聚贤场。果然名不虚传,但见广场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有席地而坐等待雇主的苦力,有支起小摊售卖吃食杂货的小贩,有围成一圈掷骰赌钱的闲汉,也有穿梭其间兜售劣酒或打听消息的包打听。空气中弥漫着汗味、食物香气、劣质烟草味以及河水特有的腥气,各种口音的吆喝、笑骂、讨价还价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粗粝而鲜活的市井洪流。
狄仁杰在广场边缘寻了处相对干净、又不至于太过偏僻的角落,让曾泰铺开一块粗布,将“悬壶济世”的布幌稍稍展开,摆上几样常见的草药,自己则搬了个小马扎坐下,气定神闲,仿佛周遭的喧嚣与他无关。
起初,并未有人在意这新来的老郎中。往来此地的多是些身强体壮、忙于生计的底层民众,若非病痛难忍,少有余钱和闲暇来看郎中。狄仁杰也不着急,只是静静坐着,目光平和地观察着广场上形形色色的人物,耳朵则捕捉着随风飘来的只言片语。
曾泰则在一旁,装模作样地整理着草药,实则也在留意周围的动静。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一个捂着腮帮子、面色痛苦的汉子凑了过来,含糊不清地问道:“先生,能看牙疼不?”
狄仁杰示意他坐下,仔细看了看他肿胀的右腮,又号了号脉,温言道:“火气上攻,牙龈肿痛。老朽为你施针缓解,再开些清胃泻火的草药,三剂可愈。”
那汉子将信将疑,但还是依言坐好。狄仁杰取出银针,手法娴熟地在其合谷、颊车等穴位施针。不过片刻,那汉子便觉得胀痛大为缓解,不由惊喜道:“嘿!真神了!没那么疼了!”
这一下,顿时吸引了旁边几个看热闹的人。有人问道:“老先生,我这肩膀酸痛,抬不起来,能治不?”
又有人道:“我老娘咳嗽半月了,吃了好些药不见好,先生可能去看看?”
狄仁杰来者不拒,一一细心诊看,或施针,或开方,言辞恳切,药方也多是便宜易得的药材。他医术本就精湛,加之态度亲和,不过一个多时辰,这小小的医摊前竟也排起了三五人的小队。
狄仁杰一边诊病,一边与病家闲聊。
给那肩膀酸痛的脚夫施针时,他问道:“老哥这是在码头上干活?”
“是啊,扛大包的,年头久了,这肩膀就不中用了。”
“码头活计辛苦,近来漕运繁忙,想必更是劳累。”
“可不是嘛!”脚夫叹道,“自打去年大水后,查验就格外啰嗦,耽误工夫不说,有些老规矩也变了,弄得人晕头转向。”
给那为老母求医的货郎开方时,狄仁杰又问:“令堂高寿?咳嗽可伴有痰喘?”
货郎愁眉苦脸:“六十多了,痰多,还带喘。唉,都是去年冬天冻着的,家里漏雨,又潮又冷。”
“去岁大水,确是多有屋舍受损。”狄仁杰附和道,“官府未曾组织修缮么?”
“修?”货郎嗤笑一声,“那些官老爷们只顾着清点他们库里的东西,哪管我们小民死活?听说为了核对什么陈年旧账,衙门里的书吏都累倒了好几个……”
诊病间歇,狄仁杰也会起身活动一下,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广场。他注意到,在广场对面的一处茶棚下,有两个看似闲坐的汉子,目光不时瞟向他的医摊,虽然伪装得很好,但那挺直的嵴背和锐利的眼神,与周遭松懈的闲汉截然不同。李元芳此刻想必也隐在附近,狄仁杰心中稍安。
午后,看诊的人渐渐少了。狄仁杰正与曾泰收拾东西,准备返回客栈,一个穿着体面、管家模样的人走了过来,拱手道:“这位先生请了。”
狄仁杰抬眼看去,只见此人年约五十,面容白净,眼神精明,衣着料子不俗,但样式低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神探狄仁杰第五部请大家收藏:(m.20xs.org)神探狄仁杰第五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