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星的晨雾还未散尽,联合科研中心的核心控制室已亮起冷白色的灯光。林远舟站在环形操作台中央,指尖悬在全息控制面板上方,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四组数据——地球场力能源的“38.7赫兹基础波动”、伊瑟尔星量子重构的“11.2特斯拉能量阈值”、新星球生态调节的“7.9pH值场力适配区间”,以及星穹文明超空间通讯的“0.003秒瞬时响应频率”。这些来自不同文明的技术参数像四把钥匙,却始终插不进同一把锁孔。
“各单位注意,第三次协同启动准备。”林远舟的声音通过场力通讯传到每个工程师的耳机里,“地球组确认场力发生器功率稳定,伊瑟尔星组检查量子重构网的粒子同步率,新星球组校准生态调节舱的湿度场,星穹组确保超空间通讯的信号锚点——倒计时十秒,10,9……”
苏晚晴坐在控制台左侧,目光紧盯着场力波动监测仪。屏幕上四条彩色曲线各自平稳运行,可当她按下“协同触发”按钮的瞬间,代表超空间通讯的紫色曲线突然剧烈震荡,像被狂风撕扯的绸带,瞬间突破安全阈值。
“警告!核心控制台能量过载!”智能警报声尖锐响起,环形操作台边缘亮起刺眼的红光,“量子重构网粒子同步率下降至62%,场力发生器温度异常升高,超空间通讯信号锚点丢失!”
星穹文明的工程师凯拉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她银色的发丝因情绪波动而微微泛光,指尖在自己的晶体控制面板上急促滑动:“又是这样!第三次了!地球的场力波动太不稳定,每次协同都会干扰我们的信号锚点——你们的技术根本达不到跨文明合作的标准!”
地球工程师陈宇立刻反驳,他面前的量子硬盘正闪烁着故障提示:“不稳定?我们的场力发生器在地球和新星球的联合实验中从没有出过问题!明明是你们的超空间通讯频率太极端,0.003秒的响应速度根本不符合宇宙空间的基础能量规律!”
“够了!”林远舟抬手制止争执,目光扫过控制台前神色各异的众人。伊瑟尔星的工程师瑟兰正低头检查量子重构设备的核心参数,眉头紧锁;新星球的生态学家莉娜则焦虑地看着生态调节舱的湿度读数,屏幕上的数值已偏离预设区间15%。他掌心的黑石突然传来一丝微弱的暖意,仿佛在提醒他某个被忽略的关键。
“凯拉,你还记得张详前在《空间本质初探》里提到的‘能量频率的相对性’吗?”林远舟走到凯拉身边,调出一段全息文献投影,“他说‘宇宙中没有绝对的频率标准,只有相对的共振关系——就像不同乐器能奏出同一首乐曲,关键在于找到共同的音阶’。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谁的技术不稳定,而是没有找到这四种技术的‘共同音阶’。”
凯拉的目光落在投影上,银色发丝的光泽渐渐柔和:“我读过这篇文献,但星穹文明的超空间通讯技术依赖‘晶体意识共振’,需要绝对稳定的能量环境。地球的场力技术基于‘混元场论’,波动范围太大,两者的底层逻辑根本不同。”
“不,是相通的。”苏晚晴突然开口,她调出两组对比数据,将地球场力波动曲线和星穹文明的晶体共振频率叠加在同一屏幕上,“你们看,当我们把地球场力的基础波动频率除以1.2,再乘以星穹晶体的共振系数0.85,得到的数值正好接近量子重构网的能量阈值。这说明四种技术的底层能量规律是一致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瑟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张详前的‘空间能量统一共振’理论!他说‘所有文明的技术本质上都是对宇宙基础能量的不同解读,就像用不同语言描述同一片星空’。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多维场力适配框架’,把四种技术的核心参数转化为统一的能量语言。”
林远舟点头,立刻在全息屏幕上绘制框架草图:“陈宇,你负责拆解地球场力发生器的核心参数,特别是场力波动的振幅、频率和衰减系数;凯拉,你提供星穹晶体的共振频率公式,包括意识引导时的能量变化曲线;瑟兰,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技术有完整的能量阈值数据库,需要你提取关键节点;莉娜,新星球的生态调节技术涉及场力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你要整理出湿度、温度与场力波动的对应关系。我们用张详前的‘统一共振算法’作为框架核心,把这些参数全部转化为‘空间能量单位’,再重新分配协同顺序。”
凯拉犹豫了一下,指尖在晶体控制面板上轻轻一点,一组复杂的公式出现在全息屏幕上:“这是星穹文明的‘晶体意识共振公式’,包含17个变量,其中‘意识引导系数’是核心——我们的工程师需要通过意识调整晶体的共振频率,这也是为什么你们的场力波动会干扰我们。”
“那我们就把‘意识引导系数’纳入适配框架。”苏晚晴立刻接过话,她调出实时模拟程序,“我可以搭建一个‘场力波动模拟器’,实时捕捉地球场力的变化,提前计算出对晶体共振的干扰值,再通过框架自动调整凯拉的意识引导参数。就像给两种不同频率的电波装一个‘翻译器’,让它们能实时理解彼此的信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海启元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星海启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