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空间能量场的参数已经校准到1.1赫兹,量子重构仪的粒子转化率稳定在89%,但空间结晶矿的核心承载极限只有1.05赫兹——再往上,晶体结构会出现不可逆的裂纹。”凯伦的手指在全息操作台上快速滑动,淡蓝色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每一个跳动的数字都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神经。他透明的水晶指尖轻轻点在屏幕上一道红色预警线处,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如果强行提升能量输出,能量核心可能会在启动前就崩解,到时候不仅困不住吞噬体,还会让它吸收核心碎片的能量,变得更难对付。”
林远舟俯身盯着屏幕上的晶体应力模拟图,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黑石——自从抵达α-17行星,这块黑色石头就一直散发着微弱的蓝光,像是在感知周围的场力波动。他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张详前,这位以“统一场论”闻名的学者正皱着眉,用铅笔在草稿纸上快速演算,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里,“场力叠加原理”和“暗物质粒子运动轨迹”的推导过程格外醒目。
“老张,你的‘场力共振叠加’理论能不能在这里用?”林远舟的声音打破了临时研究基地的寂静,这里是光影文明在光核三号矩阵旁搭建的临时空间,地面铺着能传导场力的发光金属板,四周悬浮着十几个全息投影屏,实时显示着吞噬体的动向和能量参数,“如果我们不用单一核心承载高频能量,而是用多个小型结晶矿核心,通过场力共振叠加出1.1赫兹的能量场,会不会避开晶体承载极限的问题?”
张详前停下笔,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将草稿纸转向众人。纸上的公式旁画着三个相互嵌套的圆形,每个圆形都标注着“0.37赫兹基础能量”的字样:“理论上可行。根据统一场论里的‘场力矢量叠加’原理,三个频率相同、相位差120度的高频能量场,能在中心区域形成叠加共振,最终合成的能量频率正好是单个核心的三倍。但有个关键问题——三个核心的场力必须绝对同步,哪怕有0.001秒的延迟,叠加区域就会出现能量紊流,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引爆周围的光粒子。”
“同步问题交给伊瑟尔星!”莉娜立刻上前一步,她的水晶皮肤在光核矩阵的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晕,“我们的‘思维共振’技术能实现跨设备的意识同步,只要让三个操作手通过思维链接共享场力感知,就能将核心启动的时间差控制在0.0001秒以内。之前在修复星穹星球的空间锚点时,我们用这项技术同步过六个量子发生器,成功率100%。”
坐在角落的光影文明光语者卡拉突然发出一阵轻柔的嗡鸣,金色的光粒子组成的人形轮廓微微晃动,一道温和的意识直接传递到每个人的脑海中:“我可以让三位光行者协助操作。光行者的意识能直接与光核矩阵的能量场同步,对高频能量的感知比任何设备都精准。而且,光核三号矩阵还能为小型结晶矿核心提供稳定的能量补给,避免核心在共振过程中出现能量衰减。”
苏晚晴调出光核三号矩阵的能源输出曲线,眉头却微微皱起:“矩阵的能源储备只剩下35%了,刚才吞噬体释放的空间震荡波已经导致两处能源导管破裂,虽然暂时用应急补丁堵住了,但持续为三个核心供能,恐怕会加速能源消耗。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我们最多只有4小时的操作时间,一旦矩阵能源耗尽,整个临时基地都会失去场力防护。”
“能源问题交给新星球!”塔拉的声音从全息通讯器里传来,她身后的背景是一片发光的植物田,几名新星球的科研人员正将特制的“光合能源转化器”接入植物的根系,“我们的生态共生技术能让α-17行星的发光植物在10分钟内完成一次能量爆发——这些植物本身就能吸收并储存光核矩阵散逸的能量,只要用转化器引导,就能将储存的能量以高频脉冲的形式释放出来,既不会伤害植物本身,又能为核心供能争取时间。”她顿了顿,调出一组实验数据,“刚才我们在基地外围做了测试,一株成年发光植物释放的能量,足够支撑一个小型核心运行20分钟,基地周围至少有上千株这样的植物,完全能满足4小时的供能需求。”
林远舟看着全息屏上各方文明代表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抬手将黑石放在操作台上,石面的蓝光突然变得明亮起来,在屏幕上投射出一幅三维立体图——图中,三个小型结晶矿核心呈正三角形分布,光核三号矩阵位于中心,周围的发光植物形成一圈环形能量带,恰好与三个核心的场力范围重叠。
“那就按这个方案执行!”林远舟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凯伦和莉娜负责改造三个小型结晶矿核心,加装量子重构模块;张详前和苏晚晴校准场力共振参数,确保三个核心的相位差精准控制在120度;塔拉带领新星球团队在基地周围布置光合能源转化器,与发光植物建立链接;卡拉安排三位光行者,提前熟悉核心操作流程,做好思维同步准备。我们只有4小时,必须分秒必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海启元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星海启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