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科研中心的环形议事厅内,来自五大文明的代表围坐成圆形。全息投影将“混元-向前宇宙空间生态模型”的三维结构悬浮在中央,彩色的能量流在模型表面缓缓流淌,标记出银河系各个区域的空间生态负荷值。林远舟站在投影旁,口袋里的黑石传来柔和的温热,与模型的能量波动隐隐呼应。
“根据模型测算,银河系现有27个文明密集区存在空间生态过载风险,其中12个区域已接近临界值。”苏晚晴的指尖划过虚拟光屏,调出一组组闪烁着红色警示的数据分析图,“最典型的是天鹰座星系的采矿区,频繁的空间锚点使用和维度矿石开采,导致该区域空间裂隙出现频率较百年前增加了300%。”
星穹文明的长老枯瘦的手指在身前虚点,调出本族的空间监测数据:“我们的祖先曾因忽视空间生态平衡,差点导致母星崩塌。如今借助这个模型,我们终于能精准预判风险,但仅靠单一文明的监测力量远远不够——空间能量的传播是跨星系的,任何一个区域的崩塌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这正是我们提议建立星际生态监测网络的核心原因。”林远舟向前一步,投影画面切换为银河系星图,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候选监测点,“每个监测站都将成为模型的‘感官延伸’,实时收集空间基底能量、暗物质分布、文明活动负荷三大核心数据,通过超空间通道汇总至联合数据中心,实现全星系风险预警。”
伊瑟尔星的凯伦举起透明的手掌,掌心浮现出量子传输技术的原理示意图:“我们可以提供最先进的量子存储晶块,单个晶块就能容纳相当于地球现有互联网全部数据量的信息,且传输延迟不超过0.01秒。但监测站的能源供应是个难题——长期运行需要稳定的清洁能源,不能对当地空间生态造成额外负担。”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有解决方案。”陈宇站起身,调出地球最新研发的“场力能量转换器”图纸,“这是基于混元场论改进的设备,能直接吸收空间游离能量并转化为可用电能,无需燃料,也不会产生任何排放。在月球基地测试时,它的持续运行时间已经突破了180天,完全满足监测站的能源需求。”
张详前推了推眼镜,补充道:“从理论层面看,监测站的探测精度必须达到‘普朗克尺度’才能捕捉到空间基波的细微变化。地球的场力探测技术在这方面有优势,但需要结合星穹文明的‘超空间感知阵列’——你们的技术能穿透星际尘埃和暗物质屏障,实现远距离精准探测。”
星穹长老点头认可:“我们可以开放超空间感知阵列的核心技术,但有一个条件——所有监测站的数据必须对联盟内所有文明公开共享。技术垄断已经造成过太多悲剧,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这一点完全可以保证。”林远舟立刻回应,“联合数据中心将由五大文明共同管理,采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所有数据访问痕迹,任何文明都无权单独修改或封锁信息。而且每个监测站都将部署三方监督系统,分别由地球、伊瑟尔星和星穹文明的技术人员负责维护,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光影文明的卡拉通过意识投影出现在议事厅中央,化作一团流动的光雾:“我们的光粒子探测器能捕捉到暗物质最微弱的能量波动,这对监测暗物质吞噬体的踪迹至关重要。但光影文明没有实体,无法参与监测站的实地建设,我们可以派遣意识投影协助调试设备。”
“没问题。”苏晚晴笑着回应,“我们已经设计了适配意识投影的接口,到时只需将你们的探测器与监测站的主系统对接,就能实现数据同步。而且联合科研中心会专门开辟一个意识交流区,方便各方技术人员实时沟通。”
会议结束后,星际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正式启动。五大文明组建了百支工程队,分别前往太阳系、仙女座、三角座等关键区域。林远舟和苏晚晴带领核心技术团队留在联合科研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和技术支持。
三个月后的一天,联合数据中心的主控室里,数十块光屏实时显示着各个监测站的建设进度。陈宇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端起一杯咖啡走到林远舟身边:“首批30个监测站已经完成硬件安装,正在进行系统调试。太阳系的监测站昨天成功捕捉到了木星磁场与空间能量的交互数据,和模型预测的完全吻合。”
林远舟点点头,调出仙女座监测站的实时画面:“伊瑟尔星的工程队效率很高,他们的量子传输系统已经调试完毕,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预期的1.2倍。不过星穹文明负责的三角座监测站遇到了点麻烦。”
画面切换到三角座星系的监测站施工现场,星穹文明的工程师正在围着一个巨大的金属装置忙碌。苏晚晴解释道:“那里的空间磁场异常复杂,超空间感知阵列的校准一直达不到精度要求。星穹长老刚才发来通讯,希望我们能派技术人员过去协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海启元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星海启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