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光影文明展区的意外,博览会继续进行。经过刚才的小插曲,各文明之间的交流反而更加深入,大家都意识到,跨文明的合作不仅是技术的共享,更是风险的共担、问题的共解。
林远舟一行人来到星穹文明的展区,这里展示的是“超空间旅游航线”。展区中央是一个巨大的银河系立体模型,上面标注着多条闪烁的航线,代表着已经开通的超空间旅游线路。
“林先生,苏博士,张教授,欢迎来到星穹文明展区。”星穹文明的长老走上前,他的触角微微弯曲,这是星穹文明表示友好的方式,“我们的超空间旅游航线,是基于星穹文明的空间锚点技术和混元场论的空间折叠原理打造的。目前已经开通了12条航线,连接了银河系内的28个文明星球。”
张详前看着立体模型上的航线:“这些航线的设计,是不是考虑了空间能量的分布情况?我看有些航线避开了银河系中心的能量密集区。”
“您说得没错。”星穹文明长老点点头,“我们参考了宇宙空间生态模型的数据,所有航线都选择了空间能量相对稳定、生态负荷较低的区域。这样不仅能保证航行安全,还能避免超空间航行对空间生态造成破坏。比如这条连接太阳系和伊瑟尔星的航线,我们特意避开了暗物质分布较多的区域,因为暗物质会干扰空间折叠的稳定性,同时也会对空间能量场造成影响。”
林远舟赞许地说道:“这个思路非常好。超空间旅游不仅是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对空间生态保护的一种考验。如果航线设计不当,频繁的超空间航行可能会导致局部空间能量失衡,甚至引发空间裂隙。星穹文明的做法,为其他文明树立了榜样。”
星穹文明长老笑着说道:“这正是因为有了混元场论和星际生态监测网络的支持,我们才能精准规划航线。现在,已有多个文明提出要加入超空间旅游航线网络,我们正和地球、伊瑟尔星协商,计划在星际生态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超空间航行安全监管委员会’,负责航线的审批、监测和维护。”
“这个委员会的成立非常有必要。”苏晚晴说道,“随着超空间航行技术的普及,未来会有更多的文明加入,航线也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统一的监管,很容易出现无序竞争,甚至破坏空间生态平衡。我们地球愿意派出技术人员,参与委员会的监管系统建设。”
离开星穹文明展区,时间已经临近中午。联合科研中心为各文明准备了跨文明的餐饮区,提供来自不同星球的特色食物——地球的营养合成餐、伊瑟尔星的能量晶体、新星球的植物精华、星穹文明的矿物营养液、光影文明的光粒子能量补充剂,满足不同文明的饮食需求。
林远舟和苏晚晴、张详前、艾蕾娜、陈宇等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用餐,一边讨论着上午的博览会情况。
“上午的情况总体来说非常顺利,除了光影文明展区的小意外。”陈宇喝了一口矿物营养液,说道,“不过也正是因为那个意外,让各文明对空间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刚才我收到消息,已经有五个文明主动提出,要加入‘跨文明空间环境数据库’的建设,愿意共享自己星球的空间环境参数。”
张详前放下手中的能量晶体:“这是个好现象。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共享。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能更精准地完善宇宙空间生态模型,为后续的技术应用和文明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艾蕾娜说道:“伊瑟尔星的科研团队已经和新星球、地球的团队初步对接,准备启动‘星际生态修复合作项目’的前期调研。我们计划先选择一个空间生态受损较轻的星球作为试点,将场力技术、生物能量转化技术、量子重构技术整合起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试点星球选好了吗?”林远舟问道。
“初步选定了位于鲸鱼座的一颗星球,名叫‘蓝星二号’。”艾蕾娜回答道,“那颗星球曾经因为过度开采维度矿石,导致表面出现了多处空间裂隙,生态系统严重受损。但它的基础空间能量还比较稳定,适合作为试点。”
苏晚晴补充道:“我们已经通过星际生态监测网络获取了蓝星二号的空间环境数据,张教授也初步计算了生态修复的可行性。接下来,我们需要组建一个跨文明的调研团队,前往蓝星二号进行实地考察,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
林远舟点点头:“这个项目非常重要,它将是银河系文明互助联盟的标志性项目。我建议由艾拉担任调研团队的组长,她对生物能量转化技术非常熟悉,而且了解生态保护的理念;凯伦教授作为伊瑟尔星的代表,负责量子重构技术的应用;地球这边,我让李玥加入,她刚从混元学院结业,对场力技术和宇宙空间生态模型都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在之前的暗物质吞噬体实战演练中表现出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海启元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星海启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