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深圳的初夏,研发部实验室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建军手里的铅笔在图纸上划过,“信号接收”“抗干扰”“数据处理” 三个子模块的轮廓,终于在第七次修改后清晰成型。
“李主管,国产钽电容的测试数据出来了!” 小王抱着笔记本电脑跑进来,屏幕上的波形图稳稳停在 ±31 米,“深圳产的 CT4 钽电容完全能满足抗干扰需求,比进口的 NEC 电容成本低 30%!”
建军凑过去看数据,指尖在 “国产元件” 那栏轻轻点了点。这是他推动模块化设计的第三个月,从拆分模块到元件选型,团队熬了无数个通宵 —— 最初选抗干扰模块的电容时,年轻同事都劝他:“用进口的吧,性能稳定还不用担责。” 但他想起原公司用劣质电容差点出事故的教训,还是坚持试国产件。
“把三个子模块组装起来,再测一次。” 建军拿起烙铁,亲自焊接抗干扰模块的线路。锡丝融化的青烟里,深圳产的钽电容、国产磁屏蔽罩、本土研发的信号芯片依次就位,像一群听话的士兵,在电路板上站成整齐的队列。
测试机启动时,实验室里没人说话。屏幕上的定位精度从 ±33 米慢慢回落,最后稳定在 ±31 米,比进口方案的 ±32 米还精准。小王激动地拍了下桌子:“成了!咱们的模块化设计,真能用国产元件!”
团队成员围过来,看着图纸上 “进口率 50%” 的标注,眼里满是不敢相信 —— 要知道,半年前南方电子的定位模块,80% 的元件都要靠进口,光采购成本就占了项目预算的六成。
“这才是‘自主可控’该有的样子!” 周老听说消息,特意跑到实验室。他拿着组装好的模块,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手指在国产电容上摩挲:“以前总说要替代进口,今天才算真落地了。李建军,你立了大功!”
公司大会上,周老把模块化模块摆在主席台上,对着全公司员工展示:“大家看,这就是李主管团队做的模块!以前咱们买进口模块,不仅要花高价,还得看人家脸色;现在用国产元件,精度更高,成本还低 30%!” 他举起模块,声音洪亮,“这就是中国芯的力量,是咱们技术人的底气!”
台下掌声雷动,建军站在团队后面,看着台上的模块,突然想起 1993 年在夜校学电子电路的日子 —— 那时他对着进口电路板发呆,连电容型号都认不全,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能带领团队做出 “国产替代” 的模块。
大会结束后,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拦住了他。是进口元件供应商的代表,手里攥着个厚厚的信封:“李主管,久仰大名。” 男人把信封往他手里塞,“要是你们改用我们的进口钽电容,我给你 10% 的回扣,这可是笔不小的数目。”
建军的手一沉,信封里的钞票硌得手心发疼。他想起原公司老板为了回扣偷换元件的事,想起测试时爆掉的劣质电容,突然觉得这信封像块烫手的山芋。
“抱歉,我不能要。” 他把信封推回去,语气坚定,“我们要的是中国芯,不是你的回扣。国产元件能满足需求,为什么要花冤枉钱买进口的?”
男人的脸瞬间沉了下来:“李主管,你别给脸不要脸。没有进口元件,你们的模块根本做不长久!”
“那就等着瞧。” 建军转身就走,没再回头。他知道,拒绝回扣可能会得罪供应商,但技术人的底线,不能丢。
晚上回家,出租屋的窗户开着,风里飘着花椒的香味。秀兰正站在小厨房门口,往沸腾的锅里撒葱花,老家寄来的花椒粉放在旁边,红得发亮。“你回来啦!” 她笑着递过筷子,“今天做了你爱吃的油泼面,放了新寄来的花椒粉,尝尝香不香。”
建军坐在小桌边,夹起一筷子面。热油泼过的花椒香在嘴里散开,带着老家的味道,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好吃。“香!太香了!” 他竖起大拇指,“比公司食堂的菜好吃一百倍。”
“那就多吃点。” 秀兰又给她盛了碗,“行政部那边有消息吗?宿舍什么时候能搬进去?”
“快了,张姐说下周就能出结果。” 建军放下筷子,看着厨房狭小的空间 —— 灶台紧贴着冰箱,转身都要小心翼翼,“等搬了宿舍,我给你整个小厨房,买个新灶台,让你天天做家乡菜,再也不用在这挤着了。”
秀兰的眼睛亮了:“真的?那我再把老家的铁锅带来,用铁锅做的油泼面才够味。” 她坐在旁边,看着建军吃面,突然说,“今天超市的张姐还问我,你是不是在做什么大项目,说全公司都在夸你。”
“就是做了个模块化设计,用了些国产元件。” 建军说得轻描淡写,却把下午拒绝回扣的事告诉了秀兰。
秀兰听完,没劝他 “变通”,反而点了点头:“你做得对。咱们穷过,但不能为了钱丢良心,就像当年我不做假有机棉一样。” 她拿起花椒粉,“你看,这花椒粉是老家最好的,虽然便宜,但真材实料,吃着放心。你的技术也一样,用国产元件虽然麻烦,但踏实,心里安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潮落无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潮落无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