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的深圳,一场梅雨刚过,空气里还带着潮湿的暖意。建军刚从公司回来,就看见小区保安室的大爷朝他挥手:“李工,你的快递,北京寄来的,看着像书!”
他快步走过去,接过那个印着“电子工业出版社”logo的纸箱——箱子不大,却沉甸甸的,边角被快递磨得有点变形,却丝毫没影响他心里的期待。他抱着纸箱往家走,脚步比平时快了半拍,怀里的重量像是带着某种真实的确认,让他想起几个月前在楼梯间接到王编辑电话时的激动,又多了几分踏实。
推开家门,秀兰正在客厅晾衣服,李梦趴在书桌上写作业,听见开门声,两人同时抬头。“爸,是不是出版社寄书来了?”李梦扔下笔,跑过来扒着纸箱,眼睛亮晶晶的。
“应该是,你轻点拆,别把书划坏了。”建军把纸箱放在茶几上,找了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胶带。胶带撕开的“刺啦”声里,十本深蓝色封面的书露了出来——封面用烫银字体印着书名《物联网终端实战:从硬件到互联网》,下方的作者栏清晰地写着“李建军”,旁边还印着一个小小的终端图标,和他当年设计的第一版终端几乎一模一样。
建军拿起一本,指尖轻轻摩挲着封面——纸质是哑光的,带着细微的颗粒感,不像平时看的杂志那么光滑,却格外有分量。他把书举起来,对着光看,烫银的书名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突然觉得眼眶有点发热——这不是电脑屏幕上的文档,不是打印纸的草稿,是真正的“书”,是他熬了无数个深夜,翻遍了三年的旧图纸,被拒了两次后,终于成型的心血。
“爸,快翻开看看!”李梦拉着他的胳膊,语气里满是急切。
建军深吸一口气,慢慢翻开扉页——上面印着他写的序言,最后一句是:“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在硬件与互联网之间摸索的同行,献给每一个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普通人。” 翻到第1章“硬件选型的12维法则”,里面夹着他扫描进去的芯片对比表,表格里“深圳华星芯片”那一行,还用红色字体标注了“城中村首选,抗干扰强”,这是他当年跟12家供应商谈判后总结的经验,如今白纸黑字印在书里,像是给过去的自己一个交代。
翻到第3章“高并发危机的硬件冗余解法”,他停住了——页面中央是他手绘的服务器架构图,旁边用小字标注着:“2008年10月,600家商户同时在线导致服务器崩溃,此为临时应急方案,适合中小商户低成本复用,需注意每台服务器负载不超过50%。” 一瞬间,2008年那个冬夜的场景突然涌进脑海:实验室里的空调坏了,小吴裹着羽绒服,手里举着万用表报数据,声音冻得发颤;小陈趴在桌上记笔记,写着写着就睡着了,头歪在键盘上,屏幕还亮着监控数据;他自己则盯着服务器后台,眼睛熬得通红,直到凌晨三点,双服务器分流成功,监控数据里的“请求失败率”从80%降到0,三个人才敢坐在地上,分吃一桶凉掉的泡面。
“当时小吴还说,以后再也不想熬夜测服务器了。”建军轻声说,手指拂过图纸上的线条,像是能摸到当年的温度。
“小吴哥哥现在还写文案吗?”李梦凑过来,看着书上的架构图,“要是他看到你写的书,肯定很开心。”
建军点点头,心里却有点发酸——小吴现在在创新业务部,每天写拉新段子,上次在茶水间遇到,想说几句话,张昊却在旁边催他“赶紧去发QQ空间,别耽误进度”,小吴只能匆匆点点头,就跟着走了。他不知道,小吴会不会看到这本书,会不会想起当年一起拼过的日子。
“我去给王姐送一本,她上次还问起书的事。”建军拿起一本样书,揣在包里,“顺便问问她最近终端用得怎么样。”
王姐的超市就在小区门口,建军走进去时,她正在收银台扫码结账。看到他来,王姐立刻放下扫码枪,笑着迎过来:“李工,稀客啊!快坐,是不是我这终端又要维护了?”
“不是,给你送个东西。”建军把样书递过去,指尖还留着封面的粗糙触感,“我写的书,刚收到样书,里面有终端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信号弱、耗电快这些,你以后遇到问题,不用总等我来,按书里的步骤就能排查。”
王姐双手接过书,眼睛先落在作者栏的“李建军”上,又慢慢翻开,翻到第6章“常见bug的排查流程图”时,突然停住,指着“信号弱排查步骤”那页:“哎呀,这可太及时了!上周我这终端就断过两次网,当时还想给你打电话,后来又自己好了,我正担心下次再出问题呢!你看这步骤,先查天线接触,再调GPRS模块参数,写得这么清楚,我这种不懂技术的也能看明白!”
她赶紧找了块干净的抹布,把书封面擦了擦,放在收银台最显眼的位置,还特意摆了个小支架:“我得把它放在这儿,一来方便我看,二来其他商户来买东西,我也给他们看看——咱们做小生意的,就怕终端出问题耽误事,有你这本书,心里就有底了!” 有个买酱油的阿姨凑过来看:“王姐,这书有用吗?我儿子开水果店,也装了这终端,上次出问题,修了好几天。” 王姐立刻说:“肯定有用!这是李工写的,他就是做终端的,懂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潮落无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潮落无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