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崖目光落在汉子那双布满老茧和烫伤疤痕的手上,那是常年抡锤打铁留下的印记。“陈师傅?”他开口,语气尽量平和。
那铁匠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沙哑带着哭腔:“将军……老爷……行行好,给口吃的吧……小的……小的会打铁,会修补家伙什儿……”
“起来说话。”李铁崖示意王琨扶起他,“我这儿有铁砧,有炉子(缴获的),也有铁料(不多),但缺抡锤的人。你若肯留下,专心打造修补,我保你一日两餐,不受冻馁之苦。若有家小,亦可接来。”
陈铁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呆立片刻,浑浊的眼中猛地迸发出求生的光芒,连连磕头:“愿意!小的愿意!谢将军活命之恩!谢将军!”
第一个火种,就这样在绝望的寒冬中被引回了山寨。李铁崖当即下令,将缴获的那处简陋铁匠铺收拾出来,拨给陈铁匠使用,优先修复损坏的兵器和农具。
几乎就在陈铁匠安顿下来的第二天,另一支小队也带回了一个好消息:他们在西南方向一个刚被土匪洗劫过的残破村子里,找到了一位老郎中。老郎中姓吴,年近六旬,衣衫褴褛,但收拾得还算干净,身边带着个十四五岁、面黄肌瘦的孙女。村子被毁,儿子媳妇死于匪患,爷孙俩无依无靠,正打算跟着流民往南逃荒,被小队遇上。
吴郎中起初对“土匪窝”充满恐惧,但带队的士卒反复解释寨主李铁崖的规矩,并拿出随身携带的、虽粗糙却干净的食物,最终打动了走投无路的老人。尤其是看到小孙女饿得直咽口水的样子,吴郎中长叹一声,答应上山看看。
当李铁崖亲自接待吴郎中,看到老人检查伤员时那专业沉稳的手法,以及随身包袱里那些分门别类、虽不名贵却实用的草药时,他知道,山寨急需的第二块拼图,找到了。
“吴先生,寨中缺医少药,伤病之苦,甚于刀兵。若先生不弃,愿以师礼相待,请先生掌管医护之事,救治伤患。您孙女,寨中孩童一并照料,绝不亏待。”李铁崖言辞恳切。
吴郎中看着寨中虽然简陋却秩序井然的景象,又看了看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火苗的陈铁匠,最终点了点头:“老朽……愿尽绵薄之力。”
铁匠与郎中的到来,如同给濒死的机体注入了活力。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开始在山寨一角响起,虽然缓慢,但损坏的刀枪终于有了修复的希望;草药的味道也开始弥漫,吴郎中带着孙女和韩德让指派的几个妇人,整理药材,照料伤员,连日常的饮食卫生也开始有了讲究。
寨子,似乎真的有了点“家”的样子,而不再仅仅是一个土匪窝或避难所。
李铁崖站在校场上,听着铁匠铺传来的敲击声,闻着空气中淡淡的药香,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稍稍松弛了一丝。在这天下崩坏、人命如草芥的寒冬里,他不仅是在求生,更是在小心翼翼地收集和守护着文明的火种——技艺、医术、秩序。
这些微弱的火种,或许比刀枪和粮食更为珍贵。因为它们代表着延续,代表着在漫漫长夜中,对黎明的一丝期盼。
然而,他也清楚,东北方那个狼头标记的威胁日益临近,山外的乱世洪流终将席卷而至。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火种,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和更坚韧的意志。
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手中,终于有了一点可以照亮脚下寸土的光亮。
喜欢铁槊镇唐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槊镇唐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