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位老者虽布衣简从,但气度雍容,特别是其中一位老者,皮肤黝黑,看起来倒不像是养尊处优的官员。
对方目光湛然,姚县令在他们面前也显得颇为恭敬。
徐夫子低声告知,那几位是致仕归乡的京官和地方大员,虽无实权,但德高望重,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是真正的大人物。
姚县令作为东道主,首先致辞,对两位老大人及诸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欢迎,说了一番“以文会友,共赏梅韵”的场面话。
两位老大人也谦和地回应,勉励在场青年才俊奋发向上,将来为国效力,光耀乡梓。
寒暄过后,便进入了文会的正题。既是赏梅,咏梅诗自然是重头戏。
侍从们迅速在各案桌上摆好笔墨纸砚。园中诸人,无论老少,皆凝神思索,或挥毫泼墨,或捻须沉吟。
陈耀祖、王富贵、潘仁三人却是面面相觑。
作诗?徐夫子还未正式深入教授此道呢!
平日虽学过对仗平仄,但独立成篇,尤其是即景赋诗,对他们来说难度太高了。
徐夫子显然也知根底,并不要求他们献丑,只低声道:“你等可于心中默想,或在纸上试写一二句练笔,不必呈上。”
姚宗胜瞥了他们一眼,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随即铺纸蘸墨,略一思索,便流畅地书写起来,俨然成竹在胸。
三人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尝试。
陈耀祖搜肠刮肚,回想看过的咏梅诗,结合眼前景致,磕磕绊绊地凑出一首:“白雪压枝头,红梅点点开。寒风吹不尽,香气过墙来。”
写罢自己一看,简直是不知所云的打油诗,顿时脸上一热。
王富贵和潘仁的境况也差不多,憋得脸红脖子粗,写出来的句子更是勉强。
徐夫子接过他们私下传递的纸条看了看,无奈地笑了笑,宽慰道:“初次尝试,已属不易。
诗赋之道,非一日之功,日后勤加练习便可。”
话虽如此,他心中还是略感遗憾,尤其对文章出色的陈耀祖,在诗才上似乎确实少了些灵气。
喜欢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