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身后还侍立着几位气息沉稳、眼神锐利的随从,一看便知绝非寻常仆役。
郡守大人见陈耀祖四人进来,立刻笑着起身,语气十分温和:
“来了?不必拘礼,快过来。”
他招手让四人近前,然后转身,恭敬地向主位的老者介绍道:
“丁老大人,丁老夫人,这四位便是当日及时发现线索、机智报官并协助拦截,最终救下小公子的少年英才了。”
陈耀祖四人心中一震,通过郡守大人的介绍,立刻明白了老者的身份——京城前府尹丁大人!
他们赶忙整肃衣冠,依足礼数,躬身行礼:
“学生陈耀祖/赵廷霄/王富贵/姚宗胜,见过丁老大人,丁老夫人,见过郡守大人及各位大人。”
丁老大人微微颔首,站起身来,目光逐一扫过眼前四位风姿各异的少年。
见他们虽面对高官显贵,眼中虽有敬畏却无谄媚,举止有度,不卑不亢,心下更是满意了几分。
他温声道:“好,好,都是少年俊杰,气度不凡。
老夫今日与内子前来,一为公务已了,二来,最要紧的,便是要当面谢过你们四位小友的救孙之恩!”
此时,丁老夫人也已激动地走上前来,眼中噙着泪花,竟对着四人便要屈身行礼:
“老身多谢几位小恩公!若不是你们心细如发、仗义出手,我那苦命的孙儿恐怕就……”她声音哽咽,难以继续。
陈耀祖四人哪敢受此大礼,慌忙侧身避开,连声道:
“老夫人使不得!此乃我等份内之事,万万当不起您如此大礼!”
丁老夫人被身旁的嬷嬷扶住,仍是感激不尽,连忙示意。
一位衣着体面的嬷嬷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约莫三四岁的男童走上前来。
那孩子显然已从惊吓中恢复,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眼前的几人。
老夫人指着四人对孩子柔声道:“宝儿,快谢谢这几位哥哥,是他们救了你呢。”
那孩子看模样也就1岁多,话还说不利索。只是乖巧的笑了笑。
这一幕,让厅内原本略显正式的气氛变得格外温馨。
随后,老夫人示意,身后的随从立刻捧上早已备好的谢礼。
首先是沉甸甸的一个红木托盘,上面整齐地码放着十锭雪花官银,足足百两!
另一托盘则是光彩流溢的苏杭绸缎、蜀锦等名贵布匹,足够做好几身上好的衣裳。
最后,一个紫檀木盒被小心打开,里面是一套极品端砚、湖笔、徽墨、宣纸,宝光内蕴,一看便知是价值不菲、可供珍藏的文房至宝。
“些许薄礼,聊表谢意,万望几位小恩公切勿推辞。”老夫人恳切道。
然而,更让陈耀祖心潮澎湃的还在后面。
丁老大人抚须微笑,亲自从长随手中接过一个细长的锦盒,打开后,里面是数卷精心装裱的字帖。
“老夫听闻你们皆是读书人,来鸿儒书院求学。
老夫不才,于笔墨一道浸淫数十载,在京中时,倒也颇得一二虚名。”
丁老大人的话语平和,却自有一番底气与骄傲,他的丹青书法在整个大夏朝都是公认的大家之作,一字难求。
“这几份,是老夫平日闲暇所书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篇目的临帖与心得,或许对你们习字悟道能有些许助益。”
陈耀祖的目光瞬间被那字帖吸引了过去!
只见那上面的字迹铁画银钩,力透纸背,结构精妙,气韵生动,果然不愧是大家手笔!
与之前那些金银绸缎、名贵文具相比,这份礼物在他眼中瞬间超越了所有!
他几乎是屏住呼吸,双手微微有些颤抖地接过锦盒,如同捧着绝世珍宝,由衷地深深一揖:
“晚生……多谢老大人厚赐!此帖重于千金,晚生定当日日临摹钻研,不负老大人的期许与恩情!”
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感激。
丁老大人见状,眼中赞赏之意更浓,他就知道,对于真正的读书种子来说,这才是最能打动他们的礼物。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几人收下了东西就证明,这就孙之情已经还清。
以后,几人也不用求到他跟前来。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能够给对方一个印象,并且收获不少,就已足够。
在想利用这一点恩情,当做人情的话,就有些让人生厌了。
就在这一片和乐融融的氛围中,丁老大人的目光不经意地再次掠过安静站在一旁的赵廷霄。
之前他就觉得这少年气度沉静,眉宇间似乎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熟悉感。
此刻仔细端详,那种感觉愈发明显。
他微微蹙眉,心中暗自纳罕:‘这少年郎……瞧这眉眼轮廓,神态气韵,究竟是像谁呢?
一位故人?一位朝中同僚?’
他努力在记忆中搜寻,却如同隔着一层薄雾,怎么也想不起那个模糊的影子究竟对应何人。
但这份莫名的眼熟感,却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个淡淡的印记。
喜欢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