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新生,更多甲班学长们的锦绣文章位列其上,那才是真正代表了鸿儒书院的顶尖水平。
四人挤了进去,立刻被一篇篇雄文所吸引。
其中一位名为欧阳行的甲班学兄所作策论,尤为引人注目。
文章气势磅礴,逻辑缜密,引经据典如数家珍,对时政的剖析鞭辟入里,令人读之如饮醇醪,信服不已。
尤其文章空白处,教习们用朱笔写下的评语密密麻麻,圈点之处皆是精华,赞誉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文章,确有资格刊印流传,扬名在外。
不少学子正拿出纸笔,专心致志地抄录这些佳作,以期细细研读。陈耀祖他们也沉浸其中,汲取着养分。
很快,陈耀祖看到了孙清浩的文章。
通篇读下来,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孙清浩的用典精准老辣,辞藻华丽而不浮夸,结构严谨如山岳,那股源自世家底蕴的从容气度,确实非一日之功。
他心服口服,同时也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正当他以为自己的文章无缘此榜时,却在角落一个不甚起眼的位置,发现了那篇的策论。
教习的朱笔评语跃然纸上:
“立意高远,不止于农。‘辟源、畅流、节用’三策,层层递进,视野开阔,非局限于书斋之见。
所提推广新种、改进农具、平抑粮价、畅通物流等议,虽稍显理想,然切中时弊,颇具实干之思。
文笔虽略逊孙文之典丽,然贵在言之有物,格局宏大有担当。
假以时日,磨砺文辞,深钻经义,前途不可限量。优。”
看着这段评语,陈耀祖嘴角不由泛起一丝笑意。
的确,他有短处,但也有旁人难以企及的长处——
那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视野和解决问题的务实思维。
教习看到了,也肯定了。这就够了。瑕不掩瑜,未来可期。
喜欢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