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清浩站在台下,怔怔地听着。他出身世家,自幼锦衣玉食,从未体会过“蚂蚁爬高墙”的艰辛。
但当听到“我当敬那庙堂之外的月光”时,他心中某根弦被狠狠拨动了。
他追求的风雅、才名,在这广阔的人间烟火面前,似乎显得……有些渺小了。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整个广场陷入了长达数秒的绝对寂静,落针可闻。
随即,端坐台上的蒋山长率先站起身,用力鼓掌!
如同点燃了引信,震耳欲聋的掌声、喝彩声、叫好声瞬间爆发开来,如同山呼海啸,席卷了整个广场!
先前所有的疲惫和审美疲劳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感动和兴奋!
王富贵、姚宗胜看着台下沸腾的人群,听着这雷鸣般的掌声。
原本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巨大的喜悦和自豪感涌上心头。
他们做到了!
此次筛选的结果毫无悬念。
陈耀祖四人的《庙堂之外》以压倒性的优势夺得头名!
蒋山长在宣布结果时,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称此曲“词意深远,曲动人心,格局宏大,非风花雪月可比,乃真正贴近民生、触动灵魂之作!”
当得知这首词曲竟是由陈耀祖独立创作时,蒋山长看向陈耀祖的目光更是充满了激赏:
“耀祖啊,想不到你在音律词章上亦有如此天赋!此曲,大善!”
陈耀祖不敢居此功,只说自己是在一本古籍上面看到的,是一位叫做唐恬的才子写的,他也只是借来用一下。
众人一听唐恬之名,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如此大才之人怎么会籍籍无名?
但他们也不想管了,眼下众人纷纷都在讨论着此词此曲只因天上有。
最后,蒋山长更是提出一个请求:“此曲气象万千,尤适合众人合唱,气势当更为恢弘。
不知耀祖你们可愿将曲谱贡献出来,由书院组织更多学子一同排练。
在文魁大比开幕式上,作为我鸿儒书院的集体节目,向天下学子展示我书院学子的胸怀?”
陈耀祖闻言,几乎没有犹豫,坦然拱手:
“山长谬赞。此曲若能得众同窗一同演绎,展现我书院风采,是学生的荣幸,亦是此曲的荣幸!学生本也是意外得来此曲,献出曲谱!”
他面上从容,心里却不由暗忖:从“搬运”武侠小说,到如今“搬运”歌曲。
自己这文抄公的路径,当真是越走越宽广了,脸皮也确是越来越厚了。
不过,若能以此助益好友,扬书院之名,这“搬运”之功,倒也值得。
《庙堂之外》所带来的震撼效应远超预期。
蒋山长与诸位教习商议后,果断决定改变原定计划不再遴选三个开场节目,而是集中全力。
将这首已然展现出惊人感染力的曲目,打造成鸿儒书院在此次文魁大比上的王牌!
他们让琴艺超群的欧阳行与琵琶技艺惊艳的孙清浩加入演出。
欧阳行的古琴底蕴深厚,能为曲子奠定苍茫大气的基调;
孙清浩的琵琶则能在间奏和某些情绪转折处,增添金戈铁马般的锐利与叙事张力,使得整首曲子的层次更加丰富。
有这两位顶尖高手参与编曲和排练,根本无需陈耀祖再多操心。
他们精心调配了上百名嗓音条件好、乐感佳的学子组成合唱团,又挑选了数十名擅长器乐的学子组成伴奏乐队。
当古琴的沉郁、琵琶的清越、鼓点的铿锵,与上百人雄浑而充满感情的合唱融合在一起时,那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所有参与排练的人都感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蒋山长在一次审阅排练后,抚掌赞叹:“有此一曲,足矣!必能让天下学子,见识我鸿儒之风骨与胸怀!”
时光飞逝,转眼便到了九月。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整个长乐郡仿佛从沉睡中苏醒,变得前所未有的喧嚣与热闹。
通往鸿儒书院的各条道路上,车马络绎不绝,旌旗招展。
来自四大书院以及其他知名学府的学子、各地闻风而来的文人墨客、甚至还有京城赶来见世面的世家子弟,如同百川归海,齐聚于此。
鸿儒书院早已在山下设立了接待处,身着统一服饰的管事和学子们忙得脚不沾地。
引导安排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入住早已准备好的馆舍。
书院秉持着待客之道,力求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感受到宾至如归。
文魁大比的场地,设在山下那片极为开阔的广场上。
此刻,广场四周已搭起了高高的看台,中央是宽阔的演武(文)台。
即便座无虚席,周围仍有大片空地可供闻讯赶来的百姓围观,共享这三年一度的文坛盛事。
书院内部的正常教学秩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教习们忙于接待各方友人、筹备大比事宜,课程相对宽松了许多。
陈耀祖等人乐得清静,正好抓紧最后的时间查漏补缺,自行钻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