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今处事愈发老练,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会插科打诨的少年。
姚宗胜依旧沉稳,但眼神中也闪烁着熠熠光辉,他感慨道:
“民心可用,众志成城,方能创造如此奇迹。”他负责的后勤与协调,是工程顺利推进的坚实保障。
在他们脚下,那座凝聚了无数人心血、扞卫了整个凌州安宁的宏伟水利枢纽,已然全面竣工。
它有一个响亮而贴切的名字——“安澜闸”。取“安抚波涛,海晏河清”之意。
在安澜闸旁,矗立着一座高达丈余的青色石碑。
碑文由宇文霄亲自撰写,陈耀祖润色。
碑文并未过多歌颂皇恩或钦差功绩,而是以朴素的笔触,详细记录了此次治水的艰辛历程,采用了哪些方法,克服了哪些困难。
最为醒目的是,碑文的最后,镌刻着长长的名单——所有在此次治水工程中牺牲的官兵、民夫的名字。
以及所有为工程做出卓越贡献的工匠、吏员,甚至包括那些主动捐粮的乡绅,以及每一个参与建设的村落的名字!
这座碑,不仅仅是一座水利工程的纪念碑,更是一座人文的丰碑,它铭记了每一个为此付出过的普通人,彰显了“民为邦本”的思想。
每当百姓路过此地,都会驻足观看,寻找自己或亲人的名字,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怀念。
终于,到了钦差队伍要回京复命的时刻。
消息传出,凌州震动。
回京那天,从安澜闸到凌州城外数十里的官道上,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几乎所有的凌州百姓,都自发地前来送行。
他们手中没有华丽的礼物,只有一把把普通的油纸伞。
只不过普通的油纸伞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
当宇文霄、陈耀祖等人的车驾缓缓驶出城门时,百姓们无声地、庄重地将手中的伞举起,一把接一把,连绵不绝,形成了一片遮天蔽日的“万民伞”海洋!
这是民间对官员最高、最朴素的褒奖,象征着官员的德行如同巨伞,为百姓遮风挡雨。
更有几位凌州知名的画师,将他们耗时数月精心绘制的一幅长卷《凌州治水图》,恭敬地献给了宇文霄。
画卷上,从最初的洪水肆虐、灾民流离,到勘测水情、开挖河道,再到制作埽捆、进占堵口,尤其是那夜军民携手、皇子亲临险境力挽狂澜的震撼场面。
以及最终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无不描绘得栩栩如生,感人肺腑。
看着这万民伞的海洋,接过这沉甸甸的画卷,饶是心志坚毅如宇文霄,此刻也不禁热泪盈眶。
他站在车辕上,对着无数双含泪期盼的眼睛,深深一揖。
陈耀祖、王富贵、姚宗胜也立于其后,心潮澎湃。这两年的历练,早已将他们淬炼得更加成熟、坚韧。
他们不仅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收获了无价的民心、深厚的兄弟情谊,以及应对复杂局面的宝贵经验。
喜欢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