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专栏一经刊发就大受欢迎。有读者拿着报纸来医馆:“我要找给绣娘扎针的张医师,我媳妇的手也麻得厉害。”还有人写信给报馆,说自家孩子总爱挑食,照着专栏里说的“把胡萝卜切成小兔子模样”,孩子竟主动端起了饭碗。报馆的发行量都因此涨了三成,主笔特地送来谢礼,笑着说:“叶馆主,您这哪是开医馆,是给我们报社送财源呢!”
叶璃却没止步于此。她知道,真正的品牌,得有温度。她定下规矩:各分馆每月必须做三件“暖心事”——给孤儿院的孩子免费体检,给养老院的老人熬制时令养生粥,遇到雨雪天,给赶路的陌生人递碗热姜茶。
去年冬天的雪下得特别大,城西的贫民窟里,不少人冻得手脚生疮。叶璃带着医者和药童,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在贫民窟支起了临时诊棚。炭火烧得旺旺的,药锅里煮着驱寒的麻黄汤,香气飘出半条街。有个蜷缩在墙角的乞丐,冻得嘴唇发青,叶璃二话不说解开自己的棉袄,把他裹在怀里,学徒们赶紧端来热汤。乞丐哆嗦着喝完汤,眼泪混着雪水往下掉:“我这辈子,还没人对我这么好。”
这事被路过的画师画了下来,取名《雪中送暖图》,贴在医馆门口的木板上。有百姓看了画,自发送来棉衣和炭火;有药商主动降价供应药材;连平日里总爱挑刺的老秀才,都提笔写了篇《仁心赋》,贴在城门上,字里行间满是赞叹。
渐渐地,医馆的名字不再只是“能治病”的符号。孩子们会背《四季养生歌》,说“医馆的大哥哥教我们饭前要洗手”;老人们提着瓦罐来打养生粥,说“李医师说这粥配着晒太阳喝,比吃补品强”;商户们逢年过节,会给医馆送块牌匾,上面写着“济世安民”“德润邻里”。
叶璃站在总馆的院子里,看着往来的患者脸上少了往日的愁容,多了几分平和。楚逸尘走过来,手里拿着新装订的案例集,封面用烫金大字写着“医者仁心”。“你看,”他指着扉页上新添的一句话,“百姓说,看到医馆的灯笼亮着,心里就踏实。”
叶璃翻开册子,指尖拂过那些带着体温的字迹,忽然明白:所谓品牌,从不是刻意喊出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一次耐心的问诊里,每一页通俗的专栏中,每一回雪中送炭的善举间。它像院中那棵银杏树,根扎得越深,枝叶便越繁茂,最终会为更多人遮风挡雨,送去荫凉。而这,才是医馆最坚实的根基,最长久的声名。
喜欢医心倾将:情定山河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心倾将:情定山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