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站在老槐树下,身影被夕阳拉得老长。她手里提着竹篮,篮里是刚摘的茄子、青椒,还有一包用报纸裹着的卤料。“你爸杀了一只土鸡,等会儿炖汤。”母亲的声音带着乡音特有的黏连感,让小杨想起面馆里那对拌嘴的老夫妻。他忽然明白,自己带回的不仅是城市的气息,更是一颗需要重新扎根的心。
厨房里,父亲正用柴火灶烧水,铁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蒸汽模糊了窗玻璃。小杨系上围裙,学着母亲的样子切菜。刀锋落在案板上,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这声音让他想起写字楼里键盘的敲击,但节奏却慢了许多。
“加盐要手抖,别像你爸那样。”母亲笑着指导,她往锅里撒盐的动作像在画一幅水墨画。小杨忽然想起同事小张带的便当,他母亲做的红烧肉,此刻竟与眼前这锅土鸡产生了奇妙的联结。父亲站在灶台边,用火钳拨弄着柴火,火光映在他脸上,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故事。
饭桌上,红烧肉、土鸡汤、清炒时蔬摆得满满当当。小杨夹起一块红烧肉,肥瘦相间的肉质在筷尖颤巍巍地晃着,像极了城市里那些摇摇欲坠的梦想。他咬了一口,肉香在嘴里炸开,带着柴火的焦香和母亲的温柔。
“吃得惯吗?”父亲问,他夹了一块鸡肉放在小杨碗里。小杨摇头,却想起面馆里那碗手擀面,想起外卖软件上那些冰冷的选项。他忽然明白,乡土的味道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
窗外,邻居家的孩子跑来跑去,笑声像风铃一样清脆。小杨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在田间地头疯跑,饿了就回家吃一碗热腾腾的饭。如今,他带着城市的疲惫回来,却在这顿饭里找到了久违的宁静。
“妈,你做菜的手艺真绝。”小杨夸赞,母亲却笑了:“哪有什么绝不绝的,就是习惯了。”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小杨的心湖。他想起自己在城市里,为了迎合所谓的“健康饮食”,吃那些寡淡的沙拉,却忘了食物最本真的味道。
父亲喝了口酒,说:“我们乡下人实在。”小杨忽然想起面馆老板那句“手擀面,现做现吃”,和父亲的话何其相似。他意识到,城乡之间的差异,或许不在于食物的种类,而在于对待食物的态度。
饭后,小杨帮着洗碗,水龙头里的水哗哗地流着,像一首未完的歌。他想起自己带回的那束花,此刻正插在窗台上,与厨房里的烟火气相映成趣。
“明天买点土鸡蛋吧。”母亲说,小杨点头。他忽然明白,自己卖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乡土的精神。这种精神,让他能在城市的喧嚣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
小杨的午餐,从一碗面开始,到一碗红烧肉结束,却开启了他对乡土思考。他带着这份思考,继续在县城里打拼,但心里,永远有一片乡土,等着他回去吃饭。
喜欢杨建辉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杨建辉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