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来了!景云岫心知这是展现价值的关键时刻。她再次躬身,取出袖中策论,由内侍呈上:“陛下谬赞。民女不敢言功,唯有浅见,撰此《文娱教化刍议》,妄陈圣听,或可为陛下教化万民、稳固江山略尽绵薄。”
皇帝接过策论,并未立刻翻阅,而是问道:“哦?文娱教化?如今市井间勾栏瓦舍、说书杂耍已然不少,卿之策,有何不同?”
景云岫从容应答,声音清越:“回陛下,市井之娱,多为消遣,或流于低俗,或易生是非。民女所言之‘文娱’,旨在‘以文化人,以娱导善’。其要有三:一曰‘正本’,取材于史书经典、忠孝节义故事,去芜存菁,使民于乐中受教;二曰‘创新’,融合光影、音律、机关之术,革新表现形式,如改良皮影戏、创设流动戏台,使其更富感染力,吸引观者;三曰‘可控’,由朝廷主导或监督,设立相应司署,引导内容,使其成为宣扬仁政、淳化风俗之利器,而非滋生混乱之温床。”
她顿了顿,继续道:“譬如,可定期举办‘百姓才艺大会’,挖掘民间能人,优胜者可由朝廷授予名誉,既显陛下重才之心,亦能引导民众积极向善;又可组织‘巡演戏班’,编排颂扬清官良将、孝子贤孙之新戏,深入乡里演出,潜移默化,功效胜于枯燥说教。”这些想法,巧妙融合了现代选秀与送文化下乡的理念。
一位紫袍老臣皱眉道:“此等举措,耗资颇巨,且恐引士林非议,以为朝廷不务正业。”
景云岫早有准备,应道:“大人所虑极是。然初始投入可由皇家与民间商贾合作,取之于娱,用之于教,久之或可自成体系。至于士林,可邀其中文采斐然、通晓音律者参与剧本创作、品评指导,使其成为雅事,而非俗务。须知,教化之道,堵不如疏,寓教于乐,或可收奇效。”她引用了静思殿中一些古代成功案例,言之有物。
皇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终于翻开策论,细细阅览。殿中一时寂静,只闻书页翻动声。嬴峻立于一旁,目光偶尔扫过景云岫,深邃难辨。
良久,皇帝合上策论,看向景云岫:“卿之策论,确有新意。尤其是这‘舆情引导’与‘民心凝聚’之论,颇合朕意。不过,纸上谈兵易,行之实难。朕欲先在京畿试行,卿可愿主持‘文娱司’筹建事宜?”
景云岫心中一震,机会与风险并存!主持司署,意味着正式踏入权力场,但也意味着成为众矢之的。她迅速权衡,恭声道:“陛下信重,民女感激涕零。然民女年轻识浅,恐难当此重任。愿为陛下前驱,协助有司进行具体筹划与技艺指导,积累经验,再图后续。”她以退为进,既表忠心,又留有余地,避免过早成为焦点。
皇帝眼中欣赏之色更浓:“不矜不伐,甚好。既如此,朕准你暂入礼部辖下新设‘文研处’,为特聘匠师,秩同七品,专司文娱革新试验。一应所需,可由内帑支应部分。嬴爱卿。”
“臣在。”嬴峻上前一步。
“景云岫在京安全及文研处外围事务,由你皇城司协理。莫要让朕失望。”
“臣,遵旨。”嬴峻领命,目光与景云岫有一瞬交汇,冰冷依旧,却似有暗流涌动。
觐见结束,景云岫谢恩退出澄心堂。走出宫门的瞬间,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真正踏入了京城这个巨大的棋局。文娱之火,已得圣心默许,能否燎原,就看后续手段了。
冯内侍亲自送她回皇城司别院,态度比之前热络了几分:“景姑娘真是简在帝心,日后前程不可限量啊。”
景云岫谦逊应对,心中明镜似的,这些内侍是风向标,也是需小心应对的角色。回到小院,她立刻开始筹划下一步。礼部文研处是个起点,虽职位不高,却有了官方身份和初步的资金支持。当务之急,是尽快拿出令人瞩目的成果,站稳脚跟。
她首先想到的,便是结合星槎所得的星象知识与她擅长的光影特效,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星象主题幻戏”,作为文研处的开门红。此戏既可展示新技,又能借星象之“天命”隐喻,暗合帝王心思。剧本构思、人员物色、器材准备……千头万绪,需立即着手。
与此同时,她通过镜影分身,指令京城的“种子”成员开始暗中活动:搜集礼部官员喜好背景、摸清京城各大戏班底细、物色合适的演出场地及工匠人手。一张无形的文娱之网,随着她的到来,开始在京城的暗处悄然编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景云岫立于窗前,望着京城璀璨的灯火,眸中映出星辰般的光芒。这里将是她的新舞台,比锈镇更广阔,也比陨星山更凶险。
文心入京华,棋局新开。
星图藏归路,暗潮已起。
这第一步,她走得稳健。接下来的路,仍需步步为营。
喜欢我靠马甲开卷古代文娱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靠马甲开卷古代文娱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