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基石的成功烙印,如同为新生宇宙注入了明确的航向。规则的演化不再是漫无目的的漂流,而是开始围绕“观测互动、变量演化”这一核心公理,自发地构建起更加复杂、更加有序的结构。
蒲凝所在的光茧,成为了“生命与调和”规则的显化中心,其光芒如同温床,滋养着规则绿洲的扩张。陈凌栖息的花朵,则是“变量与平衡”的活体注解,静静盛放在光茧之旁,其星尘花蕊随着宇宙规则的每一次细微脉动而闪烁,仿佛在低语着无穷的可能性。
韩屿的信息节点则进入了高速运转期,他如同宇宙初生的“书记官”,贪婪地记录和分析着每一条新衍生的规则,不断优化着对宇宙模型的构建。他甚至开始尝试引导规则流,在绿洲外围构筑基础的逻辑滤波层,进一步削弱归寂惯性的影响。
而最先对逻辑基石产生强烈共鸣,并开始实质性凝聚的,是雷栋的架构本能。
在绿洲的边缘,那些代表着雷栋特质的规则碎片,不再只是无意识地闪烁。它们被宇宙核心公理中的“秩序”与“结构”倾向强烈吸引,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汇聚、拼合。
韩屿监测到了这一现象,并将数据共享给蒲凝和陈凌:“检测到高密度秩序规则聚合,聚合体表现出强烈的‘蓝图推演’与‘稳定性优化’倾向,符合雷栋意识特征。架构师本能正在被逻辑基石激活,尝试重塑自身。”
蒲凝将一部分感知投向那片区域。只见无数银白色的、充满几何美感的规则线条从虚空中被抽取出来,它们不再仅仅是流光,而是具备了明确的“边界”与“节点”。这些线条相互连接、组合,如同最精密的三维绘图,正在构建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立体框架。
这个框架初时模糊,但很快便显现出雏形——那是一个巨大的、多面体的规则结晶。结晶的每一个切面都映照着不同的基础规则,而其内部,则是由无数更细微的规则脉络构成的、高度有序的网状结构。它不像蒲凝的光茧那样充满生机,也不像陈凌的花朵那样蕴含变量,它体现的是一种绝对的理性、稳固与支撑力。
「他在重构自己,」 陈凌通过花朵传递出意念,带着欣慰。「以这个新生宇宙的‘架构师’身份。」
随着规则结晶的逐渐成型,一股熟悉的、沉稳而坚定的意识波动,开始从中散发出来。那是雷栋!他的意识并未完全恢复旧宇宙的记忆,但那核心的“架构”本能,已经与新宇宙的秩序规则深度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
当规则结晶最终稳固下来,其形态不再改变时,雷栋的意识清晰地链接上了蒲凝、陈凌和韩屿的网络。
「识别……蒲凝……陈凌……韩屿……」 他的意念带着一种初生的、略显滞涩的理性,但本质未变。「逻辑基石……稳定。宇宙框架……需要……系统化构建。」
他甚至没有询问发生了什么,就直接切入核心问题——构建。这就是雷栋,无论身处何境,他的第一反应永远是审视结构、寻找蓝图、开始建设。
「欢迎回来,雷栋。」 蒲凝的意念带着温暖。「是的,宇宙需要架构。你的苏醒正是时候。」
韩屿立刻将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规则分布图、归寂惯性残留区域、以及逻辑基石的运行数据打包发送给雷栋。
雷栋的规则结晶内部光流急速运转,片刻后,他回应道:*「收到。检测到规则网络存在多处‘应力不均’和‘逻辑冗余’。归寂惯性在结构薄弱处渗透率更高。建议:以当前绿洲为核心,构建‘主规则脉络’,优先强化关键节点,建立规则循环体系,提升整体结构效率,以系统性优势压制归寂影响。」**
专业的判断,清晰的思路。有了雷栋的加入,他们对新生宇宙的“建设”终于可以从宏观设想进入微观实施的阶段。
在雷栋的引导下,蒲凝的生命调和之力开始更有针对性地强化关键规则节点;韩屿的信息流则配合进行实时优化计算;陈凌的变量特性则在必要时,为过于僵化的结构注入恰到好处的“弹性”;而雷栋自身,则如同总工程师,统筹规划着整个规则脉络的延伸与加固。
新生宇宙的演化效率再次提升了一个量级。规则绿洲的范围稳步扩大,内部结构愈发精密。甚至开始有一些极其基础的、类似“粒子”的规则包开始稳定存在,并遵循着新生的物理法则进行简单的互动。
然而,就在建设工作看似一帆风顺时,一直处于高度监控状态的韩屿,再次发出了警示。这一次,问题并非来自弥漫的归寂惯性,而是源于他们刚刚奠定的逻辑基石本身!
「检测到逻辑基石运行出现微幅‘波动’,」 韩屿的数据流带着一丝不解。「并非外部干扰,更像是……基石内部逻辑的自洽性,正在与某些新衍生的、极其罕见的规则现象产生……‘排异反应’。」
「排异反应?」 蒲凝感到疑惑。逻辑基石是他们共同定义的核心公理,理应包容所有符合“变量演化”的现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诡异入侵我拯救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诡异入侵我拯救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