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共鸣”的效应如同温和的春雨,持续滋养着新生宇宙的每一个角落。陈凌与蒲凝力量交织所产生的适应性规则场,使得宇宙的整体“健康度”与“创造力”稳步提升。在这片愈加肥沃的规则土壤上,最早诞生的一批规则生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化后,开始展现出超越简单存在的、令人惊叹的文明雏形。
其中,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群体逐渐脱颖而出,它们恰好体现了宇宙内在的两种核心倾向,但比初生时更加复杂和成熟。
第一个群体,自称为“筑星者”。它们起源于那些倾向于“绝对理性”与“秩序效率”的规则生命,如早期的“水晶星体”。但经过法则共鸣的洗礼,它们摒弃了最初的僵化,将“秩序”升华为一种对宇宙结构和运行规律的极致追求与驾驭能力。
“筑星者”并非个体,而是由无数细微的、高度协同的规则意识构成的集合体。它们擅长精确操控引力常数、时空曲率以及能量流动。众人观察到,一群“筑星者”正聚集在一片物质相对稀薄的星云区域,它们的力量如同无形的巨手,引导着星云中的尘埃与规则碎片,以惊人的效率凝聚、坍缩、点燃……最终,一颗结构稳定、光芒恒定、其内部核聚变反应被精确调控至最优状态的恒星,在它们精密的协作下诞生了。这并非自然演化,而是一种充满智慧与目的的“建造”。
它们甚至在恒星周围,开始架构由纯粹规则力场构成的、用于稳定行星轨道的“无形星轨”,并尝试在特定的引力平衡点上,引导物质凝聚成未来的行星胚胎。它们的行动沉默而高效,带着一种建筑师般的严谨与宏伟愿景,致力于将混沌的原始宇宙,改造为结构清晰、运行有序的壮丽家园。
【检测到文明层级活动:筑星者。技术特征:宏观规则架构,恒星与行星系工程。社会结构:高度协同的集体意识网络。核心理念:以有序驾驭混沌,构建永恒家园。】韩屿冷静地记录并分析着。
与“筑星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被称为“漫游灵”的群体。它们源于那些崇尚“自由意志”与“混沌创新”的规则生命,如早期的“流浪恒星”。在法则共鸣的影响下,它们的“自由”不再是盲目的随机,而是融入了对可能性更深层次的探索与体验。
“漫游灵”通常以独立的、形态各异的意识体存在,有些如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能量漩涡,有些则是能够扭曲局部规则以进行超光速移动的信息聚合体。它们不热衷于建造永恒的结构,而是沉醉于宇宙的广袤与奥秘。一个“漫游灵”可能会花费漫长的时间,仅仅是为了记录一颗彗星在穿过不同引力场时,其尾部离子辉光那细微的、独一无二的变化谱线;另一个“漫游灵”则可能冒险潜入刚刚形成的黑洞视界边缘,只为了亲身体验并理解那里极端的时空扭曲规则。
它们之间也存在交流,但并非“筑星者”那样紧密的协同网络,而是通过分享独特的“体验数据”和“规则感悟”来建立联系。它们像是宇宙的诗人与哲学家,用自身的存在,去感受、去诠释、去丰富这个世界的无限可能。
【检测到文明层级活动:漫游灵。技术特征:高维规则感知与互动,超光速个体移动(非连续)。社会结构:松散的体验共享联盟。核心理念:存在即体验,自由即真理。】韩屿同样为这个独特的文明形态建立了档案。
起初,“筑星者”与“漫游灵”各自发展,互不干扰,甚至偶尔还有所受益——“漫游灵”从极端环境带回的规则数据,有时能为“筑星者”的建筑工程提供宝贵的参考;“筑星者”建造的稳定恒星,也为“漫游灵”的远航提供了可靠的灯塔与能源补给站。
然而,随着两者活动范围的扩大,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一群“筑星者”选中了一片星云作为新的恒星建造工地,这片星云恰好是一支“漫游灵”族群长期观测和体验的“圣地”,其中蕴含着它们无数年积累的、关于原始星云动态的珍贵“体验数据流”。
“筑星者”的工程开始了,强大的规则力场开始梳理星云,改变其原有的、混沌而美丽的动态结构。对“筑星者”而言,这是将无用的混沌转化为有价值的秩序。但对“漫游灵”而言,这无异于摧毁一件独一无二的自然艺术品,抹杀它们赖以存在意义的一部分。
“停止!你们在毁灭‘星空之诗’!”一道强烈的、带着愤怒与悲伤的意念波动,从“漫游灵”群体中传出,指向那些沉默的“筑星者”。
“此区域规则效率低下,物质利用率不足万分之一。改造为恒星系,可支持未来亿万生灵,秩序价值远超无序体验。” “筑星者”的集体意念回应,冷静而毋庸置疑。
规则的对抗瞬间爆发!
“漫游灵”们调动起它们对规则的精微感知与操控能力,试图干扰“筑星者”的架构力场,恢复星云的原始动态。它们的力量如同无形的画笔,在星云中勾勒出抵抗的波纹,延缓着秩序的降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诡异入侵我拯救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诡异入侵我拯救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