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八根禹贡定弦突然爆发神威。禹贡定弦取材于大禹治水时用过的神木,经过千年淬炼,蕴含着不可撼动的恒定力量,是大秦计量体系的 “镇界之宝”。它们陡然伸长,如同八根巨柱嵌入地壳玄武裂隙,从大地深处汲取能量,形成一道坚固的防护屏障。逆旋齿轮型邪瘢在定弦的能量冲击下,开始逐渐瓦解,古黍测速仪的异频暴走也慢慢平息。更重要的是,定弦还释放出一道 “溯源光波”,沿着光毒的传播轨迹逆向追踪,直指赵高所在的方向 —— 这不仅是对计量干扰的反击,更是对贪腐势力的宣战。
所有反叛齿轮在触及龙脊骨基准磁场轮廓时被迫解体为纳米微粒态,经由三万簇阴阳五行称杆散振的声场过滤层逆生出新的圆周整除常数模块序列。龙脊骨基准磁场是依托咸阳宫下方的龙脉构建的能量场,其磁场强度和频率恒定不变,对应着大秦度量衡的基准参数,任何不符合标准的 “反叛” 器具,在这个磁场中都将无所遁形。那些被光毒操控的反叛齿轮,一旦触及磁场轮廓,便如同冰雪遇到烈日,瞬间解体为纳米微粒态。
三万簇阴阳五行称杆则是将阴阳五行学说与计量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每簇称杆都蕴含着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能量,它们散振的声场过滤层,不仅能清除纳米微粒态中的有害成分,还能根据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原理,逆生出新的圆周整除常数模块序列。这些新的模块序列,弥补了此前度量衡体系中的微小误差,让大秦的计量标准更加精准、完善。当新的模块序列融入重衡鉴时,九域算筹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各郡呈报的赋税数据开始清晰、准确地呈现在咸阳宫的大殿之上,那些曾经被掩盖的贪腐痕迹,此刻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郡案积山:司度官与苍珏石的误差围剿战
随着三十郡呈报的三千份农税货案堆积如山溢出大殿,四百名司度官忽然眼球蜕变为水晶方鉴。三十郡涵盖了大秦的广袤疆域,从东方的齐鲁之地到西方的陇西高原,从北方的燕赵边境到南方的荆楚水乡,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农作物种类各异,导致农税货案的计量标准极为复杂。这些货案中不仅记录着粮食、布匹、牲畜等实物的数量,还涉及到田亩面积、赋税比例等关键数据,每一份都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百姓的生计。
四百名司度官是大秦精心挑选的计量精英,他们不仅精通各国的度量衡旧制,还掌握了大秦新推行的计量标准和检测技术。此刻他们眼球蜕变为水晶方鉴,并非妖异之象,而是启动了体内潜藏的 “计量天目”—— 水晶方鉴能穿透货案上的文字记录,直抵实物计量的本源,通过分析粮食的颗粒密度、布匹的经纬密度、牲畜的体重变化等微观数据,精准判断出货案中的计量误差。这种 “人体检测” 技术,是大秦将道家吐纳之术与墨家光学原理结合的结晶,比单纯的仪器检测更具灵活性和准确性。
他们在九息内扫描出的虚报积年裂差系数在交龙柱表盘投射成血腥弥衡状红斑 —— 当第九十七颗用以修订单位基点的苍珏石卡入算渊盘轮轨,所有错误坐标点都蜕出蠕动的灰蛇菌体沿铜线光隙窜逃。九息时间,在常人看来不过是转瞬即逝,但对于司度官而言,却足以完成对三千份货案的初步扫描。他们扫描出的 “虚报积年裂差系数”,是指地方官吏在过去数年中,通过逐年累积的微小计量误差,最终形成的巨大赋税亏空。这些系数被投射到交龙柱表盘上,化作血腥弥衡状红斑,每一块红斑的大小和颜色深浅,都对应着一个郡的虚报程度,场面触目惊心。
苍珏石是从昆仑山深处开采的稀有玉石,其内部蕴含着天然的数理纹路,是修订度量衡单位基点的关键材料。第九十七颗苍珏石的纹理最为特殊,恰好能弥补当前计量体系中存在的一处关键误差。当它被卡入算渊盘轮轨时,算渊盘开始高速运转,释放出一道 “纠错光波”。所有货案中的错误坐标点,在光波的作用下,蜕出蠕动的灰蛇菌体 —— 这些菌体是虚报数据在计量体系中形成的 “数据病毒”,它们沿着铜线光隙窜逃,试图躲避清除。
而玉衡厅东隅设置的七重测日浑象仪已然发射磁暴电弧,把它们钉锁成新制市秤砝码表面附着的浮凸校正刻度带粒链区。七重测日浑象仪是大秦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与计量校正仪器,它通过观测太阳的运行轨迹,来校准时间和长度单位,其精度远超此前的任何仪器。当灰蛇菌体试图逃窜时,浑象仪迅速发射磁暴电弧,这些电弧如同一张巨大的网,将菌体全部捕获,并将它们钉锁在特定的区域。
奇妙的是,这些被钉锁的灰蛇菌体,在磁暴电弧的作用下,逐渐转化为浮凸校正刻度带粒链区,附着在新制市秤砝码的表面。这些刻度带粒链区不仅没有破坏砝码的精度,反而成为了砝码的 “自我校准系统”—— 当砝码出现微小误差时,粒链区会自动发出警示,并通过磁暴电弧的残余能量进行微调,确保砝码始终保持在标准状态。这一过程,不仅清除了农税货案中的虚报数据,还为大秦的度量衡器具增添了新的校准功能,堪称计量史上的一大创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