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们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林羽靠在资料架上,手里捏着一张打印出来的基因片段图,眉头紧紧皱着。资料架上的书籍从《分子遗传学原理》到《量子场论导论》,几乎覆盖了所有相关领域,却没有一本能给出答案。李浩然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虽然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从量子力学和古代文明的交叉点入手,就一定能揭开这个基因的奥秘。”
为了找到突破口,两人决定从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出发。他们重新梳理了量子纠缠、量子共振的核心原理——微观粒子在特定条件下,即使相隔万里,也能产生瞬时感应,而这种感应不受时空限制。李浩然大胆推测,“时空适配基因”中的分子结构,可能与秦朝器物中的某种微观粒子存在“先天关联”,就像两个预先校准好频率的电台,只要信号相遇,就能立刻建立连接。
为了验证这个推测,他们向国家超算中心申请了算力支持,用超级计算机搭建了“时空适配基因”与秦朝青铜剑碎片的微观模型。模型中,基因片段的21个碱基对化作21个闪烁的“量子节点”,而青铜剑碎片的微观粒子则呈不规则分布。当模拟两者接触时,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那些“量子节点”突然发出金色光芒,将青铜剑的微观粒子吸附过来,形成一个稳定的“能量环”,环内的能量波动频率与秦朝古墓中检测到的时空波动完全一致。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仟仟能与秦朝器物产生特殊联系!”李浩然盯着屏幕上的“能量环”,兴奋地站起身,“‘时空适配基因’就像是一把钥匙,而秦朝器物是对应的锁孔,两者结合,就能打开时空之间的大门。”林羽也激动地补充:“而且这个‘能量环’还能传递信息,我们在模拟中检测到,基因片段向器物传递了一组脉冲信号,这很可能是记忆或意识的载体!”
但很快,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后续的模拟实验中,他们发现量子共振的效果极不稳定——当使用不同材质的秦朝器物时,共振强度差异巨大:青铜器物能引发强烈共振,而陶土、玉石器物只能产生微弱波动;即使是同一件青铜剑,在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共振效果也会大幅减弱,甚至完全消失。
“看来共振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林羽记录着实验数据,在表格中列出“材质、温度、湿度、器物年代”四个关键变量,“而且我们还发现,仟仟体内的‘时空适配基因’不是一直活跃的,它需要特定的‘激活信号’——之前检测时,仟仟处于情绪紧张状态,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基因活跃度也随之提升,这可能是激活条件之一。”
为了找到最佳激活条件,两人设计了多组对照实验。他们让仟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接触青铜剑碎片,同时调节实验室的温度、湿度;还尝试用微弱的电磁脉冲刺激仟仟的穴位,观察基因反应。经过半个月的实验,终于总结出一套初步的激活方案:当仟仟处于轻度兴奋状态,环境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保持在50%,再用频率为7.83Hz的电磁脉冲(与地球共振频率相近)轻微刺激百会穴时,“时空适配基因”的活跃度能达到峰值,与秦朝器物的共振效果最强。
这个发现让整个研究团队都振奋不已。他们立刻向国家科技部提交了阶段性报告,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时空适配基因”的特性、量子共振原理以及初步激活方案。报告引起了高度重视,科技部不仅追加了研究经费,还协调了考古部门,提供了更多珍贵的秦朝文物用于实验,其中包括一枚刻有芈月时期铭文的玉印——这枚玉印的出现,为后续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折。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团队。量子物理学家负责优化共振模型,考古学家提供文物的历史背景,神经科学家则专注于基因与大脑意识的关联。大家每天在实验室里讨论到深夜,白板上写满了公式和推测,偶尔的争执过后,总能碰撞出更精彩的思路。李浩然常说:“这不是一个人的研究,而是人类对时空奥秘的共同探索,每一个人都在为解开这个千年谜题贡献力量。”
在一次跨学科研讨会上,量子物理学家张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既然‘时空适配基因’能与秦朝器物产生共振,那我们是否能通过调节共振频率,实现小规模的‘时空信息传输’?比如将现代的信息传递到秦朝,或者读取秦朝器物中储存的历史信息。”这个设想让所有人眼前一亮,也为后续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他们不再满足于解开“为什么共振”,而是开始探索“如何利用共振”。
三、芈玉与仟仟的神秘联系
随着对“时空适配基因”研究的深入,李浩然和林羽发现,仟仟与秦朝的芈玉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超越时空的神秘联系。这种联系起初只是微弱的线索——仟仟在接触那枚芈月时期的玉印时,心跳会突然加快,指尖会出现与玉印铭文相似的红色纹路;直到一次实验后,仟仟做了一个清晰的梦,才让这种联系浮出水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