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陌生的Wi-Fi热点记录,像一行悄无声息潜入的恶意代码,蛰伏在陆辰屿系统日志的角落。起初,他试图用理性将其归类为偶然事件——校园网络波动,她可能切换到了手机热点处理紧急事务。
然而,连续三天,监控日志都捕捉到了类似的短暂连接,时间点都在他们晚间视频通话结束后不久,持续时间不超过五分钟,信号源标识依旧未知。规律性,是程序员的警报器。偶然事件的概率正在急剧降低。
一种陌生的、细密如刺的情绪开始在他严谨的逻辑回路中滋生。不是愤怒,更像是某种系统资源被未知进程非法占用时产生的焦躁与……不安。他无法量化这种情绪,但它确实干扰了他的工作效率。在调试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时,他竟然因为一个简单的参数错误卡了将近半小时,这在他身上是极少发生的。
他盯着屏幕上失败的运行结果,眉头紧锁。他知道问题的根源。
当晚的视频通话,他比平时更加沉默。林知意似乎没有察觉他的异样,依旧兴致勃勃地分享着白天的趣事——画室来了个很有趣的访问学者,讲座非常精彩;夏晚晴和周屿似乎终于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开始偷偷约会了……
陆辰屿安静地听着,目光透过屏幕,仔细地审视着她的表情,她的语气,试图从中分析出任何一丝不寻常的“数据偏差”。但她看起来一切如常,笑容明媚,眼神清澈,提到他时语气里的依赖和思念也毫不作伪。
这让他更加困惑。如果真的有需要隐瞒的事情,她的“情感模拟器”未免运行得过于完美。
“你今天……好像有点累?”林知意终于注意到他的心不在焉,关切地问。
“嗯。项目有点复杂。”他顺着她的话承认,没有提及真正的缘由。直接询问那个Wi-Fi热点?这不符合他的行为模式,也显得……缺乏信任。而他引以为傲的理性告诉他,在没有确凿证据前,基于猜测的质疑是低效且不理智的。
“那你要注意休息啊,别太拼了。”她叮嘱道,眼神里是真切的关心。
“知道。”他点头。
通话结束,那种空虚感再次袭来,但这次混合了更多难以言喻的烦躁。他点开实时画布监控,果然,几分钟后,那个未知的Wi-Fi信号再次出现。
他盯着那条日志记录,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一个清晰的指令在他脑海中形成:需要更多数据。
他没有惊动林知意,而是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编写了一个小小的、非侵入式的诊断脚本,附加在实时画布的通信协议里。这个脚本不会窃取任何隐私数据,只会在他这边记录下连接端的部分网络环境信息(如网关MAC地址、信号强度变化等),用于分析信号源的属性和稳定性。
第二天,他收到了诊断脚本传回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那个未知Wi-Fi热点的信号强度非常稳定,且网关MAC地址指向一个固定的校园网接入设备,并非随意的手机热点。地理位置信息经过模糊处理,但大致定位在……美术系逸夫楼区域。
美术系?
陆辰屿心中的疑虑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加具体化了。她在晚上视频通话后,频繁地、短暂地连接一个位于美术系固定区域的Wi-Fi?是为了什么?查阅资料?与人联系?
各种可能性在他脑中飞速闪过,又被逐一排除。效率太低,不符合她的习惯。
他决定换一种方式。
当晚视频通话时,他状似无意地提起:“你之前提到的那个访问学者,讲座是关于什么的?”
林知意眼睛一亮:“是关于数字媒体艺术和传统绘画融合的!特别有意思,他展示了很多用算法生成艺术作品的案例,我觉得对你那个程序也很有启发!我还录了一小段他演示的过程,想等你有空的时候发给你看呢!”
她的反应自然,带着分享的兴奋,看不出任何掩饰。
陆辰屿心中的天平稍稍倾斜。他沉默了几秒,最终还是选择了直接,但换了一种更温和的切入方式:“你的平板……在宿舍信号还好吗?实时画布有时候会不会卡顿?”
林知意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他会问这个:“宿舍信号有时候是不太好,尤其是晚上大家都在用网的时候。所以有时候我画到一半,如果卡得厉害,就会跑到逸夫楼三楼的开放休息区去,那边有个信号特别好的Wi-Fi,蹭一会儿,等笔迹同步顺畅了再回来。怎么了?是影响到你那边了吗?”
她解释得清晰流畅,带着一点不好意思,仿佛这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习惯。
逸夫楼三楼开放休息区。信号好的Wi-Fi。
所有的线索瞬间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合理且……让他有些无地自容的解释。
她只是为了保证他们之间那根“实时画布”的连线更加流畅,才在信号不佳时,短暂地移动到那个固定的、信号更强的地点。仅此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心动于你,灿若繁星请大家收藏:(m.20xs.org)心动于你,灿若繁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