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震惊的是!
胡惟庸与李善长等人望向锦衣卫首任指挥使朱涛的眼神,已多了一分忌惮!
恐怕从此以后,这位亲王朱涛!
便成了大明暗中的“天子”。
行走于黑暗的“天子”。
权势几乎与皇帝相当。
更引人注目的是,今日早朝,朱元璋特意下令,所有中书省的奏章不必再送入皇宫,而是直接送往东宫。这显然是有意扶持太子朱标。
“陛下此举,到底意欲何为?”
浙东四先生之一的叶琛匆匆来到刘伯温家中,满面疑虑地问:“伯温兄,陛下正值盛年,为何现在就开始为太子铺路?”
“景渊兄。”
“你也不是初入朝堂之人。”
“这般小事,怎就看不明白?”
“当初大明建国之时,唯有齐王殿下可与太子殿下争位。二人皆为嫡子,皆受陛下宠爱。朝中不少人以为,这将是一场血雨腥风的夺嫡之争。”
“谁也没想到,齐王殿下主动退出,将太子之位让出,甚至甘愿离京从军。”
“举个例子来说,若你拥有像真龙一般的两个儿子,你是否愿意提前放手权力,将核心事务交付他们?”
刘伯温可谓洞察世事,所有前因后果在他眼中都一目了然。原本朱标就足以震慑群臣,如今又掌握大权,朱元璋更是倾尽全力栽培朱标与朱棣,目的正是为了大明江山千秋万代的强盛!
“但当今皇上志向远大,气势威严!”
“怎会愿意早早放手权力?”
“这并非我个人猜测,而是众位朝臣的共同看法。”
叶琛轻轻摇动手中的羽扇,目光转向刘伯温继续说道:“太子宽厚仁德,齐王刚毅果断,二人性格互补,才成就了今日皇帝的霸业。现在便放手权力,是否为时尚早,难道不担心引发某些后果……”
“景渊兄,言语当心!”
刘伯温脸色瞬间一变,迅速起身将门紧闭,然后叹息一声说道:“现在已不是从前,锦衣卫刚刚设立,其势力究竟有多深无人知晓。若因几句闲话,招来灭门之祸,实在不值。不过景渊兄也应明白,皇位终将传至下一辈,而且皇上对太子与齐王的宠爱,满朝文武都看得清清楚楚。”
“当年随皇上打天下的淮西功臣,哪一个不是看着太子长大的?再说太子妃,乃开平王之女,乃是我大明立国第二功臣,连信国公也无法与开平王相比,其威望仅次于魏国公。而这两位王家的千金,也都分别许配给了太子与齐王。”
“凭借开平王与魏国公的威望,淮西功臣自然对两位殿下心生敬畏。加之这两位自幼接触政务,手段丝毫不逊于皇上。”
刘伯温走到屋中一个花瓶前,那瓶与皇宫中的极为相似,瓶中并无娇艳花朵,只插着一根带刺的荆棘。他轻叹一声道:“如今满朝大臣不过是皇上手中的利刃,奉天殿上皆是守门之犬。所谓的淮西勋贵与我们浙东士人,只是皇上维持平衡的棋子罢了。李善长忘记了一点,但我不敢忘记——历代英明君主,都有重设棋局的魄力,当今皇上,自然也不例外!”
“伯温兄所言极是。”
叶琛微微点头,正欲开口,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刘伯温眉头一皱,房门随即被推开,身着锦衣卫服饰的张玉带领三名精干手下站在门前,冷冷地望着刘伯温说道:“青田侯,南阳侯,请随我们走一趟。”
“锦衣卫竟已渗透至此!”
“原来早在建国之初,皇上便已布下这盘大局!”
刘伯温目光微变,视线缓缓落在张玉背后的三名锦衣卫身上,瞳孔不由自主地一紧。这些人,竟是自己府中侍奉四年的亲随,竟全是锦衣卫安插的暗桩!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手段已深不可测!
大明初建,便已有如此深远布局,锦衣卫早已渗透朝廷各处,只是尚未公开罢了。
刘伯温并不清楚,建国初期的朱元璋虽有此意,却并未真正实施,或许是出于信任。但朱涛身为皇子,肩负皇权之责,便提前组建了这支秘密力量,安插于朝臣府邸,甚至朝堂之上,早已布满锦衣卫的眼线。
总镇抚司内。
“砰!”
“刘伯温、叶景渊!”
“若要议国政,为何不去大明宫与陛下当面详谈?”
“为何要在府中密议?”
朱涛仍穿着亲王服饰,目光扫向被押入堂中的刘基与叶琛,猛然一掌拍在桌上,厉声质问:“身为朝廷重臣,私下议论皇权,非议圣上,可知罪否!”
“罪臣明白。”
刘伯温与叶景渊心知谈话内容已泄露,也无意再隐瞒。他们明白,这是撞上了锦衣卫初立之时急需立威的风口上,而他们恰好是那被选中的“重臣”。
“刘伯温。”
“叶景渊。”
“你们曾随陛下征战天下,乃大明栋梁之臣。”
“尤其你刘伯温,素以谋略着称,今日怎敢妄议朝纲?”
朱涛语气冷峻,接着道:“本王奉陛下亲旨,削你一等爵位,降为青田伯,由御史中丞贬为侍御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