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破障行动”的命令如同一道冰冷的闪电,劈开了“初火营地”内因发现幸存者可能存在的短暂喜悦,带来了更加沉重和紧迫的战备压力。与“观测者”相关力量的正面碰撞?这远超之前任何一次战斗的层级。指挥中心内,没有人质疑,只有迅速到位的执行和更深切的忧虑。
“立刻进行战力评估和战术推演。”林逸的声音没有丝毫波动,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我们需要知道,以我们现在的力量,面对那种能瞬间摧毁‘幻影探针’的攻击,胜算几何。”
“【微光领域】结构完整性12%,主武器系统离线,规则护盾无法有效生成,仅能作为指挥中枢和低速机动平台。”
“可出战舰船:7艘,均为轻型护卫舰或改装侦查舰,装甲薄弱,火力中等,规则抗性一般。”
“可用兵力:所有可战斗人员,约120人,等级Lv78-Lv80,装备精良但无特殊规则武器。”
“能源储备:紫晶核心运行稳定,但输出功率有限,无法支持高强度长时间作战。”
“特殊资产:初步解析的星环规则数据,林逸指挥官增强但未完全稳定的规则编织能力,以及……一座功能未完全明确的‘源生紫晶’矿脉。”
推演结果冰冷而残酷:
“正面强攻方案:生存概率低于0.1%。敌方攻击具备规则层面‘存在抹除’特性,现有舰船护盾无法有效防御。一旦接战,极短时间内会全军覆没。”
“高速突袭营救方案:生存概率预估2.3%。利用紫晶能源驱动,进行超短距精确跃迁,避开正面火力,直接突入避难所入口区域,快速接应幸存者并立即撤离。但无法应对来自隐藏空间的二次拦截,且对时机和坐标精度要求极高,容错率近乎为零。”
“规则干扰渗透方案:生存概率预估5.7%。利用林逸指挥官对星环规则的理解和编织能力,结合干扰装置原型,尝试在远距离对隐藏空间的规则屏障进行‘软化’或‘欺骗’,制造短暂漏洞,再派遣精锐小队潜入。但风险极高,一旦干扰失败或被发现,可能引来毁灭性打击。”
没有一个方案令人满意。差距太大了。
“我们需要更多筹码。”林逸的目光投向全息星图上那片被标记的星域,“‘幻影三号’最后传回的数据显示,隐藏空间的攻击并非无缝可乘。它存在能量波动周期,并且在攻击后会有短暂的规则重组间隔。这是我们唯一可能利用的窗口。”
“我们需要能扛住至少一次‘存在抹除’级别攻击的突击载具,以及能更快撕开规则屏障的干扰强度。”
“材料和技术呢?”
“【微光领域】的龙骨和部分未被完全摧毁的规则护盾发生器基座,是已知唯一能承受部分规则湮灭冲击的材料。”工程师指出,“但拆解它们……【微光领域】可能彻底失去修复价值。”
“紫晶矿脉深处,可能存在更高纯度的‘晶芯’,能量输出强度和规则稳定性远超表层矿石。”地质学家补充,“但开采难度极大,需要穿透高强度规则岩层,且可能引发未知矿脉反应。”
“干扰装置原型需要更多星环规则数据注入,并进行超载测试,才能达到理论上的最大输出。但这可能损坏装置核心,甚至引发规则反噬。”
代价。每一次提升,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执行。”林逸没有任何犹豫,“拆解【微光领域】可用结构,优先建造一艘‘破障突击舰’。集中力量,尝试开采深层紫晶晶芯,为突击舰和干扰装置供能。所有解析出的星环数据,立刻导入干扰装置进行适应性升级和模拟超载测试。”
“指挥官!【微光领域】是我们的……”
“家园可以重建,舰船可以再造。”林逸打断道,“但阻止‘观测者’,救出可能存在的同胞,机会可能只有一次。执行命令。”
庞大的拆解和建造工程开始了。曾经作为舰队旗舰和最后庇护所的【微光领域】,在悲壮的氛围中,被一点点分解。其最坚固的龙骨和残存的护盾基座被小心切割下来,运往新建的船坞,作为新舰的核心框架。每一个人都沉默地工作着,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沉重,却又带着一丝决绝的希望。
与此同时,对紫晶矿脉的深层钻探也启动了。强大的钻机在坚硬的规则岩层上进展缓慢,不时引发剧烈的能量震荡,需要林逸亲自调动规则编织能力进行疏导和稳定。数天后,钻头终于突破了一层异常坚韧的屏障,找到了第一块拳头大小、散发着令人心悸的纯粹光芒和恐怖能量波动的紫晶晶芯!其能量读数瞬间让所有传感器过载!
-系统提示:获得特殊资源【源生紫晶芯】!
-系统提示:紫晶核心能量输出效率提升50%!规则稳定性提升30%!
巨大的收获!但也几乎在同时,整个矿脉发生了剧烈的规则共振,引发了一场局部规则风暴,险些将整个开采站吞噬!是林逸强行介入,以自身规则结构为引导,才勉强将风暴平息,但他也因此再次受到规则反噬,口鼻溢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游戏没有技能栏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游戏没有技能栏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